安聯發布了對金屬和采礦行業的分析,全文為,金屬和采礦: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嗎?
以下為摘要。
盡管對金屬的需求正在激增,但不確定性、價格波動和資本支出需求使企業變得非常謹慎。
根據國際能源協會(IEA)的政策情景(STEPS),對金屬的需求可能會翻番,如果采用“已宣布承諾情景”(APS),則需求可能會翻兩番,該情景假定各國政府將實現所有已宣布的目標。
銅(2倍)和鋰(7倍)的需求量最大,這將導致價格上漲。但把握供應增加的時機是關鍵:在過去的18個月中,鋰價格下跌了85%,而自2021年以來供應增加了70%。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政策和法規的不確定性,使公司對長期資本密集型項目進行大量投資持謹慎態度。雖然資本支出一直在增長,但到2023年,資本支出僅比2015年的水平高出22%。
相反,行業的公司正在進一步增加對股東分紅:到2023年,股息和股票回購幾乎是2015年的四倍。這種保守的資本配置與並購活動日益增長以收購成熟資產的趨勢相呼應。
投機行為正在增加,並助長了泡沫的形成,這可能對金屬和礦業公司以及下遊行業造成不利影響。我們的分析表明,對某些金屬的投機行為一直在增加。自2022年以來,銅的投機指數平均比2006-2019年期間高出30%。
鈷的投機行為也居高不下,而鋰的投機行為則隨着近期價格暴跌而下降。
隨着采礦準備時間越來越長,勘探工作需要加強。一些金屬面臨供應缺口的風險,這就需要增加勘探投資並開發新的產能。2023年,勘探預算從2022年的9年高點下降了3%,達到128億美元。
預計這些預算不會大幅增加,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阻礙該行業的發展,因為近期新開的礦山的開采周期已從2005年至2009年期間開礦的13年延長至接近18年。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家擁有大量金屬儲備,並受益於巨額勘探預算,其金屬出口可能會大幅增加。
事實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預計到2030年金屬出口將翻一番。
為了填補供應缺口,政府應與礦產豐富的國家建立聯盟和夥伴關系。政府還可以支持降低一些項目的風險,而礦業公司則應投資於技術,以加快勘探和開采的速度和效率。回收利用也應成為政府和公司議程上的優先事項。
由於成本上升,面臨盈利衝擊的客戶部門公司應考慮供應鏈多元化、垂直整合和探索替代技術,以提高其應變能力。
替代技術應激勵礦業巨頭進行創新和戰略規劃,而不是采取觀望態度。大多數與實物產品相關的技術需要15至5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商業應用,投資者不應以技術為借口來回避綠色熱潮。
更糟糕的是,不進行適當投資會刺激替代技術的發展。最近鈉離子電池的發展與鋰價格飛漲不謀而合。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充足的金屬供應、戰略規劃和創新也應成為金屬和采礦議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