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亞當·沃爾夫(Adam Wolfe)在X平台上發表了一條討論帖,解釋了為何經濟學家仍然對北京的刺激計劃保持謹慎態度,而股票市場卻在大漲。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在繁榮,而大多數經濟學家,包括我自己,都認為宣布的或報道的刺激措施不足以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甚至是其周期性的下滑?我認為這是由於刺激措施的設計方式。
針對實體經濟的措施大多是漸進的、小規模的、影響微小的。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的支持股市的措施卻是全新的、無限制的、且影響重大的。
實體經濟獲得的只是相同的增量,而股市則得到了“不管代價如何”的支持。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首先是20個基點的政策利率下調。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極力表示這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利率下調會更快傳導至貸款利率,而不是存款利率,因此為了保持銀行盈利,他無法提供更多。這也意味着他短期內不會進一步降息。
接下來是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這可能釋放1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但由於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的是短期利率,所以不能讓這筆資金在銀行間市場上肆意流動。
因此,如果金融條件變得更加寬松,中國人民銀行將不得不回收這些過剩資金。
無論如何,由於假期結束,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回收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現有的按揭利率也被下調了,潘功勝表示每年可節省約1500億元人民幣的利息支付,但這些利率原本會在明年1月調整,因此實際節省只有四分之一。他們去年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對宏觀經濟沒有任何影響。
降低二套房購房的首付要求?以前也做過,同樣沒有導致新房銷售增加。
再看財政方面,我們可能會獲得1萬億元人民幣用於補充六大銀行的資本金。但這些銀行恰恰是不需要新資本的銀行,因此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為零。(不過這些是最大的上市銀行,所以對股市的影響較大。)
下一個消息是,路透社報道稱,將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的專項債券,用於再融資地方債務。但他們已經這樣做了好幾年。而且至少還有65萬億元人民幣的表外債務。因此,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宏觀影響。
另有1萬億元人民幣將用於支持消費,其中約一半將用於延長以舊換新計劃。這些計劃對特定行業有所幫助,但對整體經濟的宏觀影響不大。而且,隨着這些計劃運行時間的延長,影響正在減弱。
唯一對實體經濟的新舉措是報道中的一項計劃,即為有兩個或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每月津貼。我估計大約超過10%的家庭符合條件,因此每年可能花費約5000億元人民幣。
這可能對增長產生較大的乘數效應,但5000億元人民幣的金額相對較小。此外,像這樣的臨時支持措施往往會被儲蓄起來。可以參考美國的智利稅收抵免。因此,如果要讓它起作用,就必須是永久性的。不過,這聽起來有點像福利主義……
那麼股市呢?
中國人民銀行將設立5000億元人民幣的機制,允許機構投資者將風險較高的資產從中國人民銀行換成安全資產。這種高質量的抵押品將使投資者可以增加杠杆購買更多股票。
中國人民銀行還將開設3000億元人民幣的再貸款窗口,鼓勵銀行為上市公司回購股票提供融資。
潘提到,如果這兩個計劃奏效,可以加倍或三倍增加。天花板無上限!
這對於一個在過去一年中大力打擊銀行在資本市場上停放的“閑置”資金的央行來說,行為有些奇怪。
看到中國人民銀行準備創造基礎貨幣以為股票購買融資,這也有些諷刺,因為他們過去15年一直在反對其他國家的量化寬松政策。(股票回購計劃會創造基礎貨幣;但交換機制不會。)
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
我的最佳猜測是,他們認為更高的股價將提振家庭情緒,導致儲蓄率下降和消費增加。但這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賭注。
在沒有顯著提高企業收益的情況下推高股價泡沫,可能會以悲劇收場。另一方面,從安全資產如債券中抽走流動性,可能會導致另一個針對理財產品/債券基金的“贖回危機”,並給家庭造成損失。
總之,我認為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在這一點上是倒退的。希望他們能證明我是錯的,並推出大規模、目標明確的財政刺激計劃。但我並不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