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研發投入百億,毛利率淨利率卻低於比亞迪、長城汽車等車企,原因何在?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上汽集團研發投入百億,毛利率淨利率卻低於比亞迪、長城汽車等車企,原因何在?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A股市場得到了明顯體現。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上5369家上市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達10719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428.07億元,增幅約為3.99%。

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不僅能夠優化企業經營效率,還能鞏固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加強其科技創新能力,為業績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進而可能提升產品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然而,研發投入與盈利質量之間的關聯並非絕對。

以上汽集團為例,盡管其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高達115.28億元,位居A股上市公司第12位,但毛利率和淨利率等財務指標並未達到市場預期。

具體而言,上汽集團的毛利率從2023年前三季度的9.97%下降至三季度末的8.91%,淨利率也僅為2.01%,同比下降1.28個百分點。與A股市場上其他研發費用超過100億元的15家上市公司相比,上汽集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低於平均水平,這些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22.42%,平均淨利率為4.11%。

在乘用車行業中,上汽集團同樣面臨挑戰。盡管其研發費用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在毛利率和淨利率方面,上汽集團並未能占據領先地位。例如,比亞迪的毛利率高達20.77%,位列行業第三,而上汽集團僅排第六;在淨利率方面,上汽集團也不及成成汽車和比亞迪等其他同行。

從上汽集團研發費用的具體構成來看,職工薪酬占據了較大比例,達到了796.53億元,占研發費用總額的40%以上,其次為技術服務和耗用材料。這表明上汽集團在人才引進和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

上汽集團的董事長為王曉秋,在他的帶動下,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推出了雙碳化矽“準900V”、高性能“超混DMH”等行業領先技術,並實現量產應用;全棧3.0電子架構、能量閉環技術、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VMC)等也完成了階段性開發工作。此外,智己汽車還獲得了首批L3級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並申報了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項目。

然而,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上汽集團仍需關注科技轉換能力,以實現更高的盈利質量。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