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已故的查理·芒格喜歡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投資者,就得去有魚的地方釣魚。但要成為一名偉大的投資者,卻需要去那些連漁船都不會去的地方釣魚。
這是一本名為《巴菲特的早期投資》的新書提到的。這本書探討了在投資生涯起步階段就展現非凡能力的巴菲特的方法和思維。這本書作者是布雷特·加德納,分析了沃倫·巴菲特在1950年至1966年間投資的10家公司。
那時,巴菲特才20多歲。
今天的投資者是否能複制巴菲特當年的成就?在某些方面,這似乎更容易:信息觸手可及,交易幾乎是免費的,個人投資者還擁有機構投資者不具備的重要優勢。
但在許多方面,這卻難得多:市場更加高效,便宜貨幾乎絕跡,而且每個人都想去同樣的地方尋找機會。
想要模仿巴菲特早期的成功,就必須學會像幾乎沒有人那樣思考。你還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滿滿的勇氣。
巴菲特對書中的經驗教訓沒有詳說。他本周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對作者表示,“我會在202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回答關於加德納先生的任何問題。”
布雷特·加德納是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一家私人投資公司Discerene Group的分析師。他做了一件既聰明又極其繁瑣的事:僅使用巴菲特在購買這些公司之前可以獲取的財務信息,分析了書中提到的10家公司。
加德納花了七年時間的許多個周六進行研究,並在2023年全職投入,尋找並研讀幾十年前的年報、分析師的研究資料、穆迪年度發布的企業財務數據手冊,以及其他難以找到的來源。
書中涉及的10項投資包括Marshall-Wells公司、Greif Bros. Cooperage公司、Cleveland Worsted Mills公司、Union Street Railway公司、Philadelphia and Reading Coal and Iron公司、不列顛哥倫比亞電力公司、美國運通、斯圖貝克公司、Hochschild, Kohn & Co.公司,以及迪士尼。
今天這個名單里少有什麼知名公司,但即便在當時,能算得上家喻戶曉的公司也不多。
關於Marshall-Wells公司,加德納寫道:“任何分析股票的人都能看出它便宜。”
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多少人去分析這家總部位於明尼蘇達州德盧斯的五金批發商。
Greif Bros.是一家生產桶和容器的公司,當時在中西部證券交易所偶爾交易。
但巴菲特的分析遠遠超出了表面。他在成名之前就親自到公司總部考察,不斷向管理層提出問題。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00年實施的一項規定,公司高管不能向單一投資者提供其他投資者無法獲得的重要信息。然而,巴菲特不僅會向管理層發問,還會閱讀所有公開可用的信息。
耐心是關鍵。
在Greif Bros.公司,他親自到設施現場,花了數小時向一線員工學習如何制作桶。
1964年,美國運通因旗下子公司卷入一場植物油存儲醜聞而遭遇危機。巴菲特與一位同事走訪了無數餐館、酒店和零售商,以核實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的需求是否受到影響。
Union Street Railway的股票交易極其罕見,巴菲特不得不在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的一家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邀請當地股東將股票賣給他。
僅僅積累足夠的股份,他就花了兩年多時間。
巴菲特早期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敢於大膽押注。
加德納寫道,“偉大的投資機會非常稀少,巴菲特一旦發現,就會全力以赴。”
1950年,巴菲特將大約四分之一的淨資產投到了Marshall-Wells公司。到1951年,他將超過一半的淨資產投資於保險公司Geico。
到1966年,美國運通的持倉已占到他投資合夥企業總資產的近40%。
當然,巴菲特的快速崛起——他從1957年管理約50萬美元的資產,到十年後達到6800萬美元,意味着他能夠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他通過購買大量股票並影響董事會來撼動公司,這是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無法做到的。
然而,如今每個投資者都擁有年輕時的巴菲特所沒有的一個優勢:你可以將大部分股票資產分配到市場追蹤型指數基金中。
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大部分資產不會跑輸市場。
然後,用剩下的一小部分,比如5%到10%的股票資金,可以集中押注在少數可能仍被忽視和低估的公司上。
可以在金融市場的“邊緣領域”尋找機會,這些領域很少有機構投資者涉足,ETF也尚未廣泛普及。其中包括:社區銀行、破產企業和分拆公司、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微型股”,以及那些被主要市場指數剔除的“孤兒股票”。
這些策略風險較高,需要進行類似巴菲特所擅長的深入分析。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坦率承認不適合自己也沒有任何問題。
但如今華爾街比以往更加熱衷於盲目追逐熱門標的。而巴菲特早年的成功記錄表明,賺錢的機會就在於觀察哪里有一大堆漁船,然後帶着你的魚竿去別的地方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