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增速達到5%,順利完成年初預定的目標。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30萬億,達到1349084億元。在這一成績背後,我國經濟經曆了怎樣的波動與挑戰?未來又將如何應對?
經濟學者馬光遠發文稱,2024年中國經濟實現5%的增長實屬來之不易。在前三個季度平均增長僅4.8%的情況下,通過政策調整,四季度增速反彈至5.4%,環比增長達1.6%。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這一增速也位居前列,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從三駕馬車和主要指標來看,202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7895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較低,反映出消費疲弱的問題。固定資產投資514374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基建增長4.4%,制造業投資增長9.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6%。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進出口總額438468億元,增長5.0%,創曆史新高,顯示出我國外向型企業的強大應對能力。物價方面,CPI全年微漲0.2%,進一步印證內需不足的現狀。
馬光遠指出,房地產的深度調整及其引發的一系列效應,如地方債問題,依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202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6%,為近三年來降幅最大,且第四季度降幅未減緩;房地產銷售下滑兩位數,新房開工面積下降超20%,絕大多數城市房價仍在調整區間,全年土地出讓金處於3萬多億低位。盡管9月底出台了穩地產措施,一二線城市市場有所回暖,但整體數據仍處下行通道,要實現“止跌回穩”,還需政策持續加力。
展望2025年,馬光遠預計我國經濟增長目標不會低於5%。在他看來,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的基本速度。面對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挑戰,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宏觀政策需更加積極有為,穩定樓市股市,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實現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是2025年中國經濟全面回暖的關鍵。
馬光遠強調,在大曆史轉變的背景下,我國宏觀政策和經濟學理念需順應環境變化。投資和出口驅動的時代已結束,未來必須下決心提升消費,加大創新力度。無論國際環境如何變化,我國都將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道路,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