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國AI發展推動科技股上漲,阿里巴巴成最佳投資標的
摩根大通:中國AI發展帶來更具可持續性的科技股漲勢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摩根大通近日發表報告稱,受益於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科技股的近期漲勢比去年更具可持續性。分析師表示,雖然難以預測這波由AI驅動的互聯網股行情能夠持續多久,但他們堅信這不會僅僅是一個短暫的市場現象,而是基於AI長期發展趨勢的投資機會。
摩根大通的觀點表明,中國科技企業正借助AI的變革力量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生成式AI如何推動中國科技股走強?
生成式AI近年來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創新驅動力,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投入也持續增加。以下是AI推動科技股上漲的幾個主要因素:
技術突破:中國企業在大模型訓練、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方面取得突破,使AI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出台多項扶持政策,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增長環境。
商業化加速:AI技術正在逐步落地,廣泛應用於電商、雲計算、自動駕駛等多個行業,推動企業盈利增長。
全球市場需求:隨着企業和消費者對AI應用的需求增加,AI驅動的商業模式為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收入增長點。
投資策略:阿里巴巴為何被看好?
摩根大通指出,投資者當前不應轉向騰訊和百度等AI發展相對落後的公司,而應該重點關注阿里巴巴。主要原因如下:
公司 | AI發展現狀 | 市場潛力 |
---|---|---|
阿里巴巴 | 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已在電商、雲計算等多個領域落地 | 阿里雲提供AI算力支持,商業化能力強 |
騰訊 | 主要聚焦遊戲、社交領域,AI落地速度較慢 | 與OpenAI、微軟等國外AI巨頭相比,技術突破較少 |
百度 | 盡管文心一言大模型已發布,但商業化進展緩慢 | 搜索廣告業務增長受AI影響有限 |
從摩根大通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的AI技術布局更具前瞻性,同時在電商和雲計算業務中有更好的應用場景,使其成為目前AI投資主題下的最佳選擇。
騰訊、百度為何被認為在AI領域落後?
雖然騰訊和百度都在AI領域有所布局,但摩根大通認為,它們在生成式AI的發展上相較於阿里巴巴處於劣勢:
騰訊:主要以遊戲和社交平台為核心,雖然有AI研究,但商業化落地較慢,目前並未推出能與阿里或海外巨頭相抗衡的AI大模型。
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雖然已推出,但與OpenAI的ChatGPT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在商業變現方面進展緩慢。
因此,在當前AI驅動的市場行情下,摩根大通建議投資者更傾向於阿里巴巴,而非騰訊和百度。
編輯總結
中國科技股因生成式AI的發展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摩根大通認為這次漲勢比去年更具可持續性。阿里巴巴因其AI技術的快速落地和商業化能力,被認為是現階段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相比之下,騰訊和百度在AI領域的進展相對緩慢,市場對它們的預期較為保守。
未來,AI技術在中國科技企業中的應用仍將持續深化,投資者應關注AI商業化落地速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以判斷哪些公司能夠在這輪AI浪潮中占據領先地位。
名詞解釋
生成式AI:指能夠生成文本、圖像、代碼等內容的人工智能技術,如ChatGPT、文心一言等。
阿里巴巴通義千問:阿里巴巴推出的大語言模型,應用於電商、雲計算等多個場景。
摩根大通(JPMorgan):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提供投資研究和市場分析。
今年相關大事件
2025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通義千問3.0正式上線,性能提升30%。
2024年12月:騰訊AI實驗室發布全新NLP模型,但商業化進展緩慢。
2024年11月:百度文心一言2.0發布,但市場反應平淡,未能推動股價上漲。
專家點評
“阿里巴巴在AI方面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中國科技股中最具吸引力的選擇。” — Alex Yao, 摩根大通分析師,2025年2月
“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將持續推動中國互聯網公司增長,但投資者應關注AI商業化進展。” — Ming-Chi Kuo, 天風國際分析師,2025年2月
“百度的AI技術雖然具備競爭力,但商業模式仍需進一步驗證。” — Mark Mahaney, Evercore分析師,2024年12月
“騰訊的AI布局仍處於早期階段,短期內難以對公司收入產生重大影響。” — Dan Ives, Wedbush分析師,2024年11月
“AI是未來科技股的重要驅動因素,投資者應關注具備AI變現能力的企業。” — Cathie Wood, ARK Invest創始人,2024年10月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