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泡沫到底有多大?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美國股市泡沫到底有多大?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股市的巨大漲幅使其占據全球可投資市場的近三分之二,這引發了人們對這種主導地位是否會給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帶來過多風險的擔憂。

在過去十五年里,華爾街遠遠領先於國際競爭對手,主要受科技行業上漲的推動,尤其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市值如今幾乎與整個歐洲股市相當。

然而,近期科技股的回調,突顯了市場對高估值日益增長的不安,因為美國股市在全球投資者的配置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

“如果你持有一個全球追蹤基金,那麼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美國市場,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矽谷,”倫敦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保羅·馬什表示,他在過去25年里一直研究長期投資回報。“這意味着,你對人工智能的巨大投入非常脆弱。”

自2010年以來,持續的回報推動美國股市規模大幅增長,美國在全球自由流通市值中的占比,從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約40%上升到2025年的64%以上。

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股市,早在20世紀初就超越了19世紀占主導地位的英國市場。

根據瑞銀全球投資回報年鑒,美國股市在20世紀60年代末達到峰值,占全球可投資市場的70%以上。

這主要受到戰後美國經濟繁榮的推動,同時也得益於競爭的相對缺乏:當時今天的大多數“新興市場”尚未發展出成熟的股票市場。

然而,1973-74年的全球股市崩盤對美國打擊尤為嚴重。根據布魯內爾大學銀行與金融學教授菲利普·戴維斯的研究,華爾街股市用了20多年才重新回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峰值。

這一下跌為新的全球領導者的短暫崛起創造了機會:日本成為過去一個世紀里唯一一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股市的國家。這一轉變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的頂峰,但隨後泡沫破裂。

這場投機狂潮的終結讓國內外投資者對日本股市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其經濟也陷入長期停滯。直到去年,日經225指數才終於突破泡沫時代的峰值。

“金融市場時不時會偏離軌道,日本就經曆了這樣的情況。人們過度興奮,覺得自己變得富有,但最終發現這只是一座紙牌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名譽經濟學教授理查德·西拉表示。

今天的股市與曆史上的這些崩盤存在相似之處,這讓一些投資者感到不安。

“現在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美國股市。在今年的每一次對話中,這個問題都會被提及,”英國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的戰略研究主管鄧肯·拉蒙特表示。

然而,美國股市自2008年以來的“顯著持續性”使得很難逆勢而行,因為“唱空者已經多次被證明是錯誤的,”他說。

自201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約為14%,超越所有其他主要國家基準指數。2023年和2024年,漲幅均超過20%,主要受人工智能熱潮推動。美國上市的超大市值科技股,如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屢創新高。

2025年初,華爾街罕見地表現不佳,而此前較受冷落的歐洲市場正在迎頭趕上。

美國的主導地位還源於外國公司,尤其是科技行業的公司,選擇在紐約上市,以尋求更高的估值。

一些投資者認為,這一趨勢將全球最優秀的公司吸引到美國,並使市場在經濟衰退中更具韌性。

“我幾乎可以僅依靠美國市場構建一個全球投資組合,”私人投資公司Cresset Capital的首席投資官傑克·阿布林表示。

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令人擔憂的不僅是美國市場的主導地位,還包括其高度集中在少數股票上。尤其是懷疑者指出,矽谷多家科技巨頭的巨大漲幅,已使其估值“高得離譜”,私人資本集團阿波羅的首席經濟學家托斯滕·斯洛克表示。

華麗七雄——蘋果、Alphabet、亞馬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占據標普500指數51.8萬億美元市值的近三分之一,而指數的周期調整市盈率(衡量估值的指標)正接近200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市場周期起起落落,泡沫時而形成。現在,美國市場正處於一個泡沫之中,科技行業也如此,”斯洛克說。

樂觀的投資者認為,大型科技公司的強勁盈利增長,以及人工智能推動生產力提升的潛力,使全球最大企業的高估值變得合理。而悲觀的評論人士則將當前市場與千禧年初破裂的互聯網泡沫相提並論。

今年1月,投資者信心受挫,因為中國的DeepSeek公司展示了人工智能的突破,似乎是以遠低於美國科技巨頭的計算能力實現的。這讓人們對華麗七雄巨額資本支出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

本月,科技行業再度出現緊張情緒,導致美國股市從曆史高位小幅回落。

這並非華爾街首次被某一行業主導。19世紀,鐵路公司對投資的強烈需求在美國股市的早期發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到1900年,鐵路企業占市場總市值的60%以上。

“人工智能現在是未來的浪潮,但一百年前,未來的浪潮是鐵路公司。後來,我們又經曆了一波電力公司的投資熱潮,”斯特恩商學院的西拉表示。

一個主導行業的相對衰退並不一定對投資者來說是壞消息。根據馬什在2015年的研究,如果一名投資者自1900年以來持有鐵路公司股票,其回報將超過美國股市的整體表現。盡管鐵路行業在市場中的份額下降,但這主要是由於其他行業的公司不斷加入市場。

盡管如此,當今科技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市場的主導地位——讓許多投資者感到不安,即使他們的投資組合覆蓋了全球範圍的股票,仍可能過於集中於單一市場。

“關鍵問題是,如果我打開我的金融教材第一頁,上面寫着我應該分散投資,”斯洛克表示。

“投資者正在審視自己的持倉……並提出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即‘我的投資是否足夠分散’,而今天的答案非常明確。不夠。”

來源:加美財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