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馬利卡·亨德森是彭博觀點欄目政治和政策專欄作家。她曾是 CNN 和華盛頓郵報的資深政治記者,近二十年來一直報道政治和競選活動。她在彭博的專欄中指出,特朗普在國會的演講刻意回避經濟問題,而這恰恰是選民關心的事情。
這是美國總統在國會發表的最具爭議性的演講之一,充滿噱頭但內容空洞。
周二晚上,特朗普在長達1小時40分鍾的演講中猛烈抨擊他的前任拜登,炫耀自己的選舉勝利,並且挑戰民主黨人,充滿“就喜歡你們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得意。
大多數民主黨人只是坐着。
雖然有些人選擇提前離場,而德克薩斯州眾議員阿爾·格林因質疑特朗普所謂的選舉大勝而被趕出會場。共和黨人則為特朗普歡呼,而特朗普則構建了一個基於錯誤民調的“現實”。這一場面反映了整個國家的現狀——黨派分歧嚴重,民主黨人對未來方向感到迷茫,而共和黨人則基本與特朗普步調一致。
特朗普的演講大部分圍繞文化戰爭議題展開,並充斥着關於數十億美元浪費、欺詐和濫用的誇張和虛構,而這些據稱是由特朗普的最大金主馬斯克揭露的。馬斯克是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的嘉賓。
相比之下,特朗普在經濟問題上卻沒說多少,而這正是選民在去年11月最關心的問題(選民又能怎麼樣呢,四年呢)。
特朗普的民調數據低迷表明,經濟已成為他的短板。盡管他的演講創下了最長國情咨文紀錄,但他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計劃來應對生活成本問題,只是模糊地承諾將進一步提高國內能源生產,而近期美國能源產量已達到曆史新高。
“作為總統,我每天都在努力扭轉這一局面,讓美國重新變得可負擔。”他說,“喬·拜登尤其讓雞蛋價格失控——我們正在努力讓價格降下來。”
特朗普的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本周提了一個方案,建議美國人可以多在自家後院養雞,以解決雞蛋價格創紀錄高企的問題。
盡管特朗普在演講開頭宣稱“美國的動力回來了”,但事實是,根據NPR/馬里斯特民調,54%的美國人認為國家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同一項民調顯示,56%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在沒有充分考慮影響的情況下倉促推行政策。
特朗普在演講中大肆稱讚馬斯克,而馬斯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裁撤了數萬名聯邦政府工作人員,未來幾周還將繼續裁員。目前,大約一半的美國人對這位全球首富持負面看法,甚至一些共和黨人也開始質疑他的裁員方式。
部分民主黨人帶着被解雇的聯邦雇員作為嘉賓,以展示馬斯克和特朗普激進政府改革的後果。有人舉着寫有“馬斯克掠奪”的標語。
特朗普還面臨其他警示信號。在他演講的數小時前,金融市場大幅下跌,抹去了大選後大部分漲幅,投資者正努力應對特朗普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的高額關稅,及這些國家的報複性措施。
然而,在演講中,特朗普毫不動搖。他長期以來堅信關稅是由外國支付的,盡管實際上這些成本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在周二晚上的演講中,特朗普將通脹歸咎於拜登,但如果物價持續高企,而削減政府開支的承諾最終導致服務減少而非成本下降,僅僅攻擊前任總統的策略可能很快就會失效。
在演講中花費大量時間談論文化戰爭,而對經濟問題着墨甚少,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困境。迎合基本盤、制造轟動場面——正如他周二晚上的表現,往往意味着忽視那些只想要更低物價和更少混亂的普通民眾。
“覺醒文化是個麻煩,覺醒文化是有害的,它已經消失了。”他說,共和黨人歡呼雀躍。“我們感覺好多了。”
特朗普向來擅長激發選民的情緒反應。周二,他更像是一位脫口秀主持人,向普通美國人贈送禮物和制造驚喜。
他當場宣布任命一名13歲的大腦癌症幸存者為美國特勤局成員,這一感人時刻讓這個少年目瞪口呆。然而,特朗普政府在削減政府開支的混亂舉措中,也在削減兒童癌症研究資金。
作為政治人物,特朗普一直押注於戲劇化表演和宏大承諾,而不是日常現實和事實核查。這一策略的確為他帶來了成功。他不斷打破政治規則,但經濟現實往往更加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