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盧特尼克頻現媒體,關稅談判衝鋒在前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過去一周,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全球媒體關於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報道中頻頻亮相,甚至有蓋過總統本人的勢頭。上周末,他確認25%的鋼鋁關稅將於3月12日如期生效,此前他已多次就關稅問題發聲。上周二,他致電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要求撤回報複性措施;幾天後,他旁聽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激烈通話,並與墨西哥經濟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展開緊張會晤。盧特尼克自稱是特朗普貿易議程的首席談判代表,成為政策“公眾代言人”。
“喉舌”還是“點火人”?角色爭議浮現
盧特尼克究竟是特朗普的“喉舌”還是關稅“點火人”?外界看法不一。白宮官員稱,他憑借華爾街背景和電視表現力,能有效闡釋特朗普決策,如上周四搶先在CNBC透露可能暫停對加墨25%關稅一個月。特朗普對其表現私下讚賞,上周他至少8次上電視解讀政策。但經濟學家Steve Moore指出,盧特尼克有時引導特朗普發言,角色模糊。白宮發言人Kush Desai稱其為“談判資產”,推動蘋果、台積電等巨額投資。以下為盧特尼克近期活動概覽:
事件 | 時間 |
---|---|
致電加拿大省長福特 | 3月4日 |
旁聽特朗普與特魯多通話 | 3月6日 |
會晤墨西哥經濟部長 | 上周內 |
從華爾街到白宮:盧特尼克的貿易激情
盧特尼克曾任Cantor Fitzgerald首席執行官,去年12月被提名為商務部長後迅速展現對關稅的熱情。他與“繁榮美國聯盟”首席貿易律師Charles Benoit會面,後者回憶盧特尼克已全盤接受保護主義綱領,無需說服。他主張更高、更廣的關稅,甚至用關稅收入替代所得稅。參議員Kevin Cramer稱其“非常像特朗普”,兼具納瓦羅的政策立場與更溫和的風格。特朗普評價他“最擅長處理關系”,決心讓其主導貿易政策。
編輯總結
盧特尼克在特朗普關稅政策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執行者,也是塑造者。他通過頻繁曝光和前線談判鞏固影響力,其保護主義熱情可能推動政策更激進。然而,他的大膽風格也帶來混亂,中美加墨談判未見突破。特朗普的信任賦予他更大空間,但其作用是“喉舌”還是“點火人”,或取決於未來政策成果與中美博弈走向。
名詞解釋
霍華德·盧特尼克:美國商務部長,前華爾街高管,特朗普貿易政策關鍵人物。
保護主義:通過關稅等措施保護本國產業的經濟政策。
鋼鋁關稅: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征收的25%關稅,3月12日起生效。
2025年相關大事件
2025年3月9日:盧特尼克確認鋼鋁關稅周三生效。
2025年3月4日:盧特尼克致電福特,要求撤回報複措施。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推遲加墨關稅至4月2日。
國際投行專家點評
“盧特尼克的高調與特朗普默契配合,關稅政策執行力空前。但其激進立場可能加劇貿易摩擦,需看談判結果。”——James Sullivan,高盛分析師,2025年3月10日。
“他不僅是喉舌,更是推動者。保護主義熱情或讓美國付出代價,關注加墨反應。”——Emily Roland,摩根大通策略師,2025年3月10日。
“盧特尼克填補了特朗普決策的解釋空白,但其角色超預期,短期市場波動難免。”——Charlie Chan,摩根士丹利研究主管,2025年3月10日。
“鋼鋁關稅如期落地顯示其影響力。若中美談判破裂,他將是關鍵變量。”——David Kostin,高盛策略師,2025年3月10日。
“盧特尼克的風格放大特朗普政策效應,但混亂中隱藏風險,未來走勢待觀察。”——Laura Martin,瑞銀分析師,2025年3月10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