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全球市場“東升西落”的新格局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3月,全球資本市場呈現“東升西落”景象。3月13日,標普500指數正式跌入10%技術性回調區域,年內表現疲軟;而3月14日,上證指數盤中突破3400點,創兩個半月新高。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其全面貿易戰政策引發美國經濟衰退擔憂,美股承壓。與此同時,中國股市意外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貝爾德投資公司策略師Ross Mayfield指出:“特朗普對外國政府的壓力,反而讓中國等市場的資產表現突出。”
中國股市崛起的驅動因素
中國股市的強勢源於多重因素。首先,科技股反彈是主要驅動力,尤其是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推出R1模型後,恒生科技指數創三年多新高。其次,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提振消費預期,吸引資金流入。第三,估值優勢顯著,恒生指數遠期市盈率僅7倍,遠低於標普500的20倍。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Andy Wong表示:“投資者正從‘TINA’轉向‘TIARA’,中國股市提供了真正的替代選擇。”自1月以來,恒生指數上漲17%,恒生科技指數更是飆升30%。
中美股市表現對比
中美股市表現形成鮮明對比,以下為2025年迄今主要指數表現:
指數 | 年初至今漲幅 | 當前點位 | 遠期市盈率 |
---|---|---|---|
標普500 | -10% | 約5200點 | 20倍 |
上證指數 | 5% | 3400點 | 12倍 |
恒生指數 | 17% | 約20000點 | 7倍 |
恒生科技指數 | 30% | 約4500點 | 15倍 |
從數據看,美國股市因關稅不確定性承壓,而中國股市憑借低估值和高增長潛力逆勢上揚。
機構與專家的最新觀點
海外機構對中國股市樂觀情緒升溫。景林資產管理合夥人高雲程表示:“中國科技和消費領域正迎來重新認知,資金正從美股撤出流入中國。”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2月外國基金淨買入中國股票38億美元。特朗普近期言論加劇市場擔憂,他上周末未排除美國經濟衰退可能,疊加關稅政策反複,令投資者信心動搖。DWS高級經理Lilian Haag稱:“區域多元化配置正顯現回報。”
編輯總結
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劇變,美股陷入回調,中國股市卻成為意外贏家。科技股領漲、低估值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動中國市場崛起,而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者信心。短期內,中美股市的分化趨勢可能延續,長期效果則取決於政策執行與全球經濟複蘇進程。
名詞解釋
技術性回調:股價或指數從近期高點下跌10%但未達20%的調整階段。
遠期市盈率:基於未來12個月預期收益計算的市盈率,反映估值水平。
避風港:在市場動蕩時,因低風險或高潛力吸引資金的資產或市場。
2025年相關大事件(截至3月14日)
3月14日:上證指數突破3400點,創兩個半月新高。
3月13日:標普500跌入10%回調區,年內首次進入技術調整。
2月28日:DeepSeek發布R1模型,助推中國科技股反彈。
國際投行專家點評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適得其反,美國股市承壓,而中國市場因低估值和技術突破成為資金新寵。恒生指數17%的漲幅顯示了投資者信心的轉向,但需警惕全球經濟放緩的潛在影響。”——Ross Mayfield,貝爾德投資策略師,2025年3月13日
“從‘TINA’到‘TIARA’,投資者正重新評估全球資產配置。中國股市的科技和消費領域潛力巨大,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數30%的漲幅令人矚目,資金流動趨勢已不可逆。”——Andy Wong,百達資產管理高級基金經理,2025年3月12日
“中國股市崛起是對特朗普政策失敗的諷刺回應。38億美元的淨流入表明資金正從美股撤出,但短期內市場情緒波動仍可能加劇,需關注美國經濟數據。”——Serene Chen,摩根大通新興市場銷售主管,2025年3月11日
“標普500的高估值使其脆弱性暴露無遺,而中國股市的7倍市盈率提供了安全邊際。區域多元化配置正在回報投資者,未來資金流向值得持續跟蹤。”——Lilian Haag,DWS高級投資組合經理,2025年3月14日
“中國科技股的反彈和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形成了鮮明對比。特朗普的反複決策動搖了市場根基,全球資金正重新認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Kamal Bhatia,信安資產管理首席執行官,2025年3月10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