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有所回調,主要寬基指數均收跌。在主要寬基指數中,本周上證綜指跌幅最小,跌幅為1.6%,而科創50跌幅最大,跌幅為4.2%。
分行業來看,石油石化、建築材料等行業本周表現相對較好,計算機、傳媒等行業的跌幅則較大。
後市市場將如何演繹?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匯總。
1. 中信證券:關注兩大關鍵時點
年內還有兩個關鍵時點:一是4月初外部風險落地後帶來的交易性機會,科技板塊依然是最適合的交易機會,端側AI是最可能帶動行情的方向;二是年中更多順周期核心資產有望走出經營拐點,疊加部分A股核心資產赴港上市完成全球機構投資者合理定價,也會進一步強化大盤績優成長股的配置優勢。
2. 民生證券:“東升西落”敘事告一段落,布局全球議題轉換
科技股引領的“東升西落”敘事基本告一段落,中美股市都對經濟數據給予更多的關注,全球議題已然轉換。未來,對於國內而言短期庫存周期的變化是實物消耗企穩的關鍵;但這並非實物資產故事的全部,在全球產業重建的過程中,海外制造業也開始擴張,這將會帶來全球定價的實物資產更好的機遇。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全球定價的大宗商品、中國對非美經濟體出口的中遊制造業將成為新一輪全球實物消耗的掛鉤資產。
3. 海通證券:春季行情已進入下半場,後續市場震蕩波動或增多
核心結論:①整體上看,外資在港股存量持股結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隨着南向資金的大舉流入,南向在港股的邊際定價權正逐步提升。②分行業看,近期南向資金在港股泛消費、紅利板塊上的定價權逐步增強,外資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塊上擁有更大定價權。③春季行情已是下半場,後續市場震蕩波動或增多,重視存在預期差的消費醫藥、地產板塊,科技是中期維度主線。
4. 信達證券:季節性分歧不改牛市趨勢
短期A股有望逐漸開啟牛市第二波上漲,兩會前後季節性因素影響和4月決斷影響下的調整可能都是投資機會。未來1個月配置建議:銀行鋼鐵建築(破淨個股政策性驅動估值修複) > 地產消費(3-4月經濟數據依然有往上波動的可能) > 港股互聯網(海外波動加大,中國資產配置意願上升)。
5. 光大證券:基本面與資金面雙重支撐,港美股背離走勢有望持續
本輪港股上行行情與美股背離的趨勢可能延續,港美股估值的差距有望繼續收斂。短期來看,伴隨情緒回落市場可能有小幅調整,恒生科技年報整體盈利超預期可能性較大,可能為港股形成一定支撐;中長期來看,南下資金和外資均有望成為港股2025年持續走“牛”的資金來源。配置方向上,關注科技成長及消費兩條主線。
6. 華安證券:繼續沿着滯漲低估 催化的思路尋找輪動機會
臨近4月初,海外關稅風險持續累積,疊加國內兩會後政策落地節奏和力度仍有待加強,基本面支撐有限,市場繼續維持高位震蕩態勢不變。配置上,輪動仍是主旋律,繼續沿着滯漲低估方向尋找輪動機會,關注短期有性價比、中長期有戰略價值的銀行、保險,以及有政策催化的醫藥、汽車(不含零部件)、家電(不含零部件)。
7. 中泰證券:維持“高低切換”思路
兩會後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這一輪高低切換是否已被市場充分預期,以及資金的持續性如何。在短期博弈加劇的情況下,市場或將在高位寬幅震蕩,行業輪動速度加快後再進入調整。
因此,當前的投資策略仍然建議維持“高低切換”的思路,適當回避由高杠杆和高估值推動的中小市值科技股,關注歐洲制造業擴張所帶來的有色、軍工、核電等安全類資產,以及紅利股和債券等防禦類資產。
8. 天風證券:當前深海科技仍有上漲空間
當前處於科技催化劑密度下降 一季報景氣線索不多的“青黃不接”窗口,強政策有望驅動“深海科技”的上漲行情,看好其3-4月表現。對比24年“低空經濟”行情,當前股價仍有空間。對於無基本面公司,留意一季報披露後的下行風險。
9. 中信建投:關注關稅博弈
展望中國股市,失守3400點或是階段性的情緒釋放,是短期避險情緒升溫和資金獲利了結等因素造成快速調整,市場趁機高低切換。一季度關稅預期點燃全球展開了一輪搶出口和強進口,加上節後人流複蘇情況較好,一線和強二線地產數據修複,市場對複蘇預期給與較多關注。隨着節後人流活動降溫,搶出口動能逐步減弱,二季度基本面數據或邊際走弱。前期科技板塊估值上行較快,而4月之後中美關稅博弈或加重,提示市場未來一段時間需要關注企業盈利、宏觀基本面以及關注關稅博弈對風偏的影響。
10. 招商證券:短期A股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聚焦業績穩定的板塊標的
當前來看,隨着內外部流動性環境的變化,市場正進入攻守轉折點,市場風格分化的狀態有望得到收斂。此外,美國在海運、礦產、能源等一系列領域展開長臂管轄與非法幹預,或標誌着貿易衝突由1.0時期的關稅上升至供應鏈層面,供應鏈安全值得關注。展望後市,短期A股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要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邊際改善、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的板塊和標的。但全年來看,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當業績披露期結束後,又可以考慮重新回到AI 主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