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消息,2025年3月24日立訊精密(002475)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3月21日接受機構調研,Alpines Capital LimitedEdward Wang、柏瑞投資有限責任公司StevenTsai、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趙浩、仁橋(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郭航、瑞士銀行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徐伊人、瑞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劉帥禹、瑞銀環球資產管理(中國)有限公司Yin Zhang、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朱璘 楊維舟、潤暉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裴愔愔、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王含蓄、廈門圓和景明投資有限公司陳慧玲、上海百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張菁、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孟婧、上海榜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趙夢遠、上海晨燕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詹淩燕、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王佳駿 黃基力、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張新和 羅曉迪 孫慶瑞、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尚青、上海海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俞夏雨奇、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範如銘、上海瓴仁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祝子瀚、上海盤京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王莉、上海欽沐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陳嘉元、北京高信百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王亮、上海睿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張航、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楊海晏、上海慎知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黃若谷、上海世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陳之璩、上海水璞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邢毅哲、上海釔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倪通、上海毅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陳錫偉 祝儉、上海煜德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孔鋌安 譚劭傑、上海中域投資有限公司袁鵬濤、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胡穎、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徐哲桐、申萬宏源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張運昌、深圳前海道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朱梁、深圳市睿德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肖斌、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鄭衝 ChrisYim、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王喆、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秦源 李宏、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卞學清、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王嘉藝、天風(上海)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殷成鋼、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宗航、北京暖逸欣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濤、文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孫丹童 翁鼎雨、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杜威、香港商野村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林泰均、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王永明、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韋岸、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王恬恬、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江耀堃、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沈安妮 喬遷 楊宇辰、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楊亦、玄卜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夏一、北京神農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汪洋、尋常(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杜凡、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蔡昀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祁禾、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張婷、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祝建輝 王海華、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杜宇 王卓立、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霍達、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鄭奇波、甬興證券有限公司應豪、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馬紅麗、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戴惟、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鄧宴文、長城財富保險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田環、長江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趙鑫鑫、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蔡少東、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郭堃 湯其勇、長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孫玥、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程鑫 鄢凡 諶薇、招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劉夢楠、浙江旌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韓慧某、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陸偉成、畢盛(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王興林、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李虒 曾偉 查玉潔 陳俊 溫晗靜 李澄寧、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劉旭、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匡恒、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鄭仁濤、中軍金融投資有限公司曹德成、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洪嘉琳 張瓊 楊旭、中信保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孫浩中 楊柳青、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金煒 錢一碩、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龔嘉斌 鄭凱航、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李品科、碧雲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馮家楨、中銀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徐超、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王瑤、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蔡濱 金耀 王冠橋 符昌銓、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鄧詠梅、博裕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餘高、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周坤凱 陳曉生、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張威震、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杜歡歡、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張東偉 黃淨、東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李金龍、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韓瀟銳、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劉瑞 徐慢、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劉欣瑜、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宗佳穎、Neuberger Berman Asia LimitedFiona Liu、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蓋婷婷、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鍾琳、富安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昂、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楊旭、富達投資管理及研究有限公司Grace WANG、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孫權 黃天擎、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孫通、富瑞金融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何嘉宇、高觀投資有限公司林崟浩、高盛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林曉晗、OverlookInvestmentsLimitedWilliam Leung、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張哲、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萬力實、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沈繁呈、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何昊 蔡微未、廣東方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羅偉良、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陳少平 趙古月 李善欣、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王鈺喬 李佳蔚、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曉康 姚丹丹、國華興益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韓冬偉、國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陳 恬、安本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李衍亮、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張偉、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章曠怡、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宗凱、國泰元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王澤瑜、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馬柯、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書穎 胡慧 章耀、海南果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蔡紅輝、海南湍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葉浩、浩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陳嘉昊、荷蘭養老金王佳歡、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智宇、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龍江偉、紅杉資本股權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閆慧辰、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程瑤、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孟焱毅、湖南源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尚、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王曉瓊、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盧依雯 高遠、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陳妙楊 徐巡、華能貴誠信托有限公司郝晨光 劉暢 劉耘州、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靜茹、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周珽輝、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陳欣 劉瑞、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黃禮悅 廖健雄 丁寧、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嚴勖、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鄭曉輝、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孫玉姣、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陳平 徐犇、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鄭冰儀 何方、匯豐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馬詩陽、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勞傑男 馬翔 劉昇 徐誌華、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丁俊楓、百年保險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蔣捷 許娟娟、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姚錦 楊荔媛 王麟鍇、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揚 於暢、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田嘯、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趙萬隆 霍霄 劉源、凱思博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原禕、馬可孛羅至真資產管理(開曼群島)有限公司黃晨、美林(亞太)有限公司朱可欣、美銀證券RobertCheng、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鄭愛剛 王悅、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許日 劉葉、柏駿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隗葳、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李德輝、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李子揚、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孫魯閩 王皆宜 薑友捷 陳卓、寧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黃賢昭、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高岑岑、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浩然、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鄧彬彬 章宏帆、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黃維 張淼、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丁勁、普徠仕香港有限公司Jodie Huang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問:公司本次收購聞泰部分資產後,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規劃?答:本次收購與公司“內生增長,外延並購”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公司在並購前已對標的資產和未來的發展進行全面分析和細致的沙盤推演,後續我們將通過詳細了解標的團隊的短板情況、深度剖析客戶的痛點所在,憑借公司自身在經營管理、智能制造以及垂直整合等領域的顯著優勢,幫助並購標的快速改善短板、提升效益,贏得客戶對團隊能力的高度信任,同時通過雙方團隊的深度融合,包括人員、文化、業務流程等方面的整合,大幅提升團隊內部的凝聚力,讓整合後的團隊成為每一位客戶的不二之選。基於公司在客戶資源、產品研發以及精益管理方面的深厚底蘊,在完成股權資產交割後,無論是 ODM 業務(原始設計制造商業務),還是 OEM 業務(原始設備制造商業務),都有望實現經營效益的顯著提升,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邁向新的發展台階。問:對於本次收購,請是否對公司整體財務表現有影響?未來的盈利規劃如何?答:如公告所述,本次收購所涉及的過渡期損益將在最終交易價格中予以扣減。過往數月,聞泰業務在新產品導入及新訂單承接環節存在階段性的缺口,需要一定時間恢複。公司將充分發揮業務協同效應,通過對資源進行統籌配置以及持續優化內部管理等一系列舉措,確保標的資產在完成交割後,達成更為優化的效益目標。經公司專業團隊深入的沙盤推演,我們希望在本年度實現 ODM 業務與 OEM 業務的損益平衡。並且,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動這兩項業務達到公司現有的經營水準。當前,公司已與標的公司展開積極的協商溝通,並深度介入其日常經營活動。通過幾個月時間持續不斷的優化改進工作,我們有信心在保障客戶權益、使其安心的同時,助力標的公司團隊實現平穩過渡,為後續正式完成交割後的深度協同合作築牢堅實基礎。問:您認為聞泰過去的ODM業務盈利性不足的核心症結何在?應如何通過優化策略升其盈利水平?答:通過近兩至三個月的深入了解與分析,我們認為聞泰 ODM 業務盈利水平欠佳的原因可歸結為外部和內部兩個維度,其中內部因素是主要原因。從外部因素來看,鑒於當前行業競爭格局,聞泰在商務策略制定與實施過程中面臨着顯著的壓力與挑戰。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產品定價空間受限,客戶對價格敏感度較高,進而壓縮了聞泰 ODM 業務的利潤邊際。就內部因素而言,聞泰的 ODM 團隊在專業能力與工作表現方面值得肯定,但在供應鏈、研發與制造環節之間的協同性方面存在明顯的改善空間。這種協同不足導致資源在各環節間的傳遞與銜接不暢,諸多潛在效益未能充分釋放。在 ODM 這類高度依賴資源整合與高效協同的業務模式下,內部協同機制的優化對提升盈利水平至關重要。即便擁有卓越的團隊與優秀的領導力,若協同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也難以達成預期的業務效益目標。基於此,在介入聞泰的運營管理工作後,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在協同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與顯著優勢,助力其優化供應鏈、研發與制造之間的協同流程,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進而實現盈利水平的顯著提升。問:本次收購完成後,立訊對於海外 ODM 業務的整合和發展思路是什麼?答:本次收購圓滿完成後,公司將充分依托全球制造基地資源,與聞泰所具備的海外 ODM 產能資源展開深度的互補與協同合作。通過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能夠顯著提升對客戶需求的響應效率,構建更為穩固且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保障體系,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近期,公司已與客戶開展了密切且深入的溝通交流。針對雙方資源整合後所形成的更為完備、全面的產能配套方案,客戶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出強烈的期待。這一積極反饋將成為公司在 ODM 領域持續深耕、進一步強化客戶信任關系的重要契機與有力支撐,助力公司在該領域實現更具規模與質量的發展。問:對於收購 ODM 業務,公司未來的資本開支規劃如何?預期什麼時候可以達到合理 ROE水平?行業未來的競爭態勢如何?答:基於對聞泰 ODM 業務過往高峰期所配置的土地、廠房以及設備資源,從現階段來看,已足以支撐後續業務的開展。未來需要追加的資本支出(CPEX),主要聚焦於因客戶新產品需求而衍生的差異化制程。這意味着資本開支將緊密圍繞客戶產品特性與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確保資源投入精準匹配業務發展。在未來 2 - 3 年內,隨着聞泰 ODM 業務盈利水平逐步提升,我們預期該業務板塊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將超越立訊現有 ROE 水平。這是我們的目標,對此我們充滿信心。公司始終以積極進取的姿態抓住市場機會,致力於在競爭中不斷創新,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為行業注入活力,推動行業競爭格局朝着正向循環方向演進。攜手行業內各方共同推動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問:本次收購對於立訊ODM業務實現中期目標是否有所助力?答:從 ODM 業務視角來看,在近期與韓國、北美以及國內安卓生態體系客戶進行的深度溝通與交流中,客戶均對公司此次並購行動給予了高度肯定與積極評價。基於此,我們堅信,在立訊專業團隊的協同下,通過實施管理優化、垂直整合以及智能制造改善等一系列舉措,能夠全方位賦能整合後的 ODM 業務,使其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盡管當前市場競爭態勢極為激烈,但公司始終秉持為市場創造價值的理念,期望在向市場輸出優質產品與服務的同時,也能收獲市場給予的正向價值反饋。在此過程中,我們由衷感謝客戶對立訊的認可與信任,也對團隊一直以來為公司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表示誠摯謝意,正是團隊持續的出色表現,為公司 ODM 業務朝着中期目標穩步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問:公司是否有規劃在零部件產品上,立訊和聞泰 ODM 資產之間實現進一步的協同整合?答:在近期與海內外客戶展開的深入溝通中,客戶高度認可公司未來針對零部件產品與系統集成業務所規劃的高效垂直整合及協同策略。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在規模化生產、平台化運營方面的制造優勢,以及立訊多元零部件能力布局與聞泰系統集成 ODM 資產的垂直協同效應,為客戶的新老產品提供更為全面、多元的賦能,助力客戶提升產品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問:在缺乏類似並購機遇的情況下,潛在進入者是否較難突破現有 ODM業務格局?答:當前安卓系的手機、平板以及 PC 類產品市場已步入存量階段,即便存在少量增量,也僅局限於部分細分領域。對於潛在進入者而言,若期望在這樣的存量市場中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必須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或者突破性創新能力。否則,將會面臨較高的市場進入壁壘。鑒於此,當公司規劃進入存量市場時,相較於從零起步,通過並購方式整合行業資源,不失為一種更為高效的戰略抉擇。這一策略能夠快速實現資源集聚,提升市場競爭力,在現有 ODM 業務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問:對於標的公司 Buy-Sell的商業模式,未來是否有調整?答:我們會綜合看待這個問題。短期內,鑒於與客戶已建立的合作關系,公司仍會延續當前的 Buy-Sell 商業模式。然而,考慮到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並非所有客戶都傾向於采用這一模式。因此,公司將積極主動地與客戶展開深入商討,基於公司現有更豐富的資源、領先的技術和運營等優勢,探索能夠為客戶提供更高效賦能的商業模式,進而對現有模式進行優化與調整,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適應性。
立訊精密(002475)主營業務: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聲學、無線充電、馬達及天線等零組件、模組與配件類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電腦及周邊、消費電子、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
立訊精密202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771.77億元,同比上升13.67%;歸母淨利潤90.75億元,同比上升23.06%;扣非淨利潤81.17億元,同比上升15.43%;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735.79億元,同比上升27.07%;單季度歸母淨利潤36.79億元,同比上升21.88%;單季度扣非淨利潤31.58億元,同比上升9.71%;負債率63.04%,投資收益17.27億元,財務費用1.79億元,毛利率11.72%。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3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2家,增持評級1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52.93。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出2.34億,融資餘額減少;融券淨流入52.01萬,融券餘額增加。
以上內容為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