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深蹲”後市場醞釀反彈?嚴重破淨的易大宗(1733.HK),回報如何?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煤價“深蹲”後市場醞釀反彈?嚴重破淨的易大宗(1733.HK),回報如何?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紅利資產是否已調整到位?想必這是不少穩健投資者如今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石油、煤炭等這兩年表現優異,號稱為“YYDS”的資產,在年內經曆大幅回調後,抄底的呼聲越來越強。其中,煤炭板塊已有築底回暖跡象,說明資本市場對於煤炭資產的態度正在悄然轉向。

煤炭ETF近半年走勢

來源:富途牛牛

煤炭股都要支棱起來了?那倒未必。但至少在“逆風”期仍能持續盈利,並堅持較高分紅的公司,具有更高的防禦價值,下行風險可能也更有限。

在這個範疇中,除了一些藍籌股之外,其實也不乏一些“小而美”的標的,例如煉焦煤進口市場頭號服務商——易大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其披露2024年財報之後,該公司緊跟着宣布了回購約1568萬股,耗資約1418萬港元。能真金白銀地回購,無疑也是一個正面信號。

煤價“深蹲”下的盈利韌性與預期回報

根據公司2024年財報顯示,易大宗於去年全年實現收入391.66億港元,歸母淨利9.22億港元。此外,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淨額6.4億港元。

在去年煤價暴跌這樣極為不利的處境中,業績下滑是預料之內的事。但即便行業壓力重重,易大宗至少守住了盈利這條底線,而且有正向的經營現金流,內在韌性有目共睹。

要知道,國內煉焦煤價格去年全年跌幅近40%,國內雙焦期貨更是快跌回五年前了。反觀煉焦煤進口價,盡管也在跌,但跌幅有限,應是同期各種主流煤種里跌幅最小的。據統計,2024年中國進口煉焦煤單價跌了不到10%。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這也就意味着,隨着煉焦煤國內外價差持續擴大,像易大宗這樣的進口貿易商的利潤空間將會被不斷侵蝕,下半年甚至還出現倒掛的情況,“高買低賣”不賠本才怪。

盡管業績受煤價下跌拖累,但易大宗不僅實現了盈利,還通過“以量補價”策略,進一步鞏固了基本盤。數據顯示,易大宗2024年煤炭銷量接近2300萬噸,同比增長約20%。若再算上其合資公司象暉能源去年的蒙煤業務量,依然占據國內進口焦煤市場30%的份額。

總的來說,煤價雖大幅回撤,但易大宗還是保住了市場地位、賺到了錢,這對於偏好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也算得上是“避風港”了。因為按公司長期堅持分紅、回報股東的一貫作風,即便2024年利潤下滑,股東也能分到2.3億港元(含中期派息)。

而且當前估值低,股息率更具吸引力。以當前收盤價不到1港元/股測算,對應股息率約為8.7%,高於其行業其他可比公司。此外,若按去年淨資產計算,公司市淨率僅為0.3x,淨資產直接打三折,安全邊際和防禦性價值凸顯。

“雞蛋不放一個籃子里”——“雙輪驅動” 數字化賦能 多元化布局

常言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易大宗之所以表現出逆周期的穩定性,其實也驗證了這條樸素的投資常識的力量。

1)“貿易 供應鏈創新”雙輪驅動,對衝周期性波動

首先,體現在業務模式上。除了煉焦煤的進口貿易業務之外,供應鏈綜合服務已成為易大宗的另一大增長極。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供應鏈貿易總量達2306萬噸,同比增加約18%。盡管受煤價下跌,加上中蒙口岸運量有所下降,導致供應鏈綜合服務板塊收入承壓。但考慮到公司布局時間長,業務根基深,未來反彈可期。

三十年來,易大宗都在布局中蒙這條戰略大動脈。根據公司資料顯示,起創立至今在中蒙口岸自投及參股長期資產約76億港元。公司通過布局陸路沿線戰略性物流園資產,並借助數字化手段,整合供應鏈上下遊資源,逐步構建起數字化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形成了更多新的增長點,從而構建起“貿易 供應鏈創新”雙輪驅動的業務發展格局。

得益於供應鏈綜合服務的規模化,易大宗正逐漸完成從貿易商向全鏈路服務商的轉型,從而擺脫對於單一業務的依賴。同時,由於供應鏈服務板塊較高的毛利率及全鏈路優勢,其盈利能力和規模效應也將會被進一步放大,產業鏈話語權也會隨着站位的改變而提升。

目前,易大宗仍在加碼,以進一步擴大該業務的競爭優勢,未來有望恢複增長。

其一,補齊產業鏈條,卡位優質資源。公司在去年8月全資控股蒙古開采商TTJV,直接參與ETT煤礦開采(資源量約300億噸),鎖定蒙古優質焦煤供應。這也標誌着易大宗從“礦山開采-跨境運輸-倉儲-洗選加工-境內運輸”全鏈條,成為目前唯一一家覆蓋中蒙業務全鏈條的參與商。

其二,口岸布局擴大,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易大宗在甘其毛都、策克等核心口岸擁有土地2107萬平方米(境外占48%),且在中蒙雙邊陸路布局的口岸數增至11個。

在儲運方面,相關配套資產的靜態倉儲能力達760萬噸,鐵路年換裝能力7000萬噸,並形成“過貨不過人”的AGV無人通關體系;在洗選加工方面,境內布局8座洗煤廠,總產能達2800萬噸/年。據了解,一般靠近下遊鋼廠市場,定制化生產低硫環保煤,毛利率較原煤貿易高5-8個百分點。

其三,數智化賦能,持續降本增效。易大宗通過打造四大數智平台,實現全流程數字化,並針對特定環節制定專業化的數智化解決方案,如智慧關務系統、AGV跨境運輸系統等,來提高通關、運輸、財務結算等各環節的效率。

2)蒙煤進口依賴度提升,易大宗有望持續受益

正所謂“火車一響,黑金萬兩”。蒙古手握大規模的優勢煉焦煤資源,但受限於落後的運輸條件,作為重要近鄰的中國無疑成了其可以依賴的最大單邊出口市場。

來源:公開資料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煉焦煤進口量為12189萬噸,相較上一年多了近2000萬噸,同比增長19.62%。其中,蒙古以5679萬噸拿下47%的份額,仍是我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來源:公開資料

澳煤由於禁令解除後,這兩年進口量開始猛增,但要想取代蒙煤如今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地位恐怕沒那麼容易。由於中蒙合作關系深化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在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能源和資源品的貿易,近年來不斷開放的通關口岸以及持續新增的跨境鐵路正是力證。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易大宗作為中國最大焦煤進口商,依托蒙古、澳洲、北美等多元采購網絡,將持續受益於進口替代趨勢,特別是蒙煤這條線。數據顯示,2024年蒙煤進口量約8300萬噸(同比增18%),其中易大宗口岸倉儲量占近21%,甘其毛都口岸市占率保持領先,供應鏈話語權得到進一步強化。

3)全球多元化布局,采、銷、產品多手抓

如果說“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增強了易大宗業績的彈性和經營的靈活度,戰略落子蒙煤強化了確定性,那其在大宗商品的采、銷及類比方面多元化的布局,則有利於其更好的對衝全球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

除煤炭之外,易大宗經營的大宗商品還涵蓋石油及石化、鐵礦石等,旗下全球采購與銷售網絡覆蓋全球12國。其中海運焦煤貿易量常年超1500萬噸/年,2024實現口岸倉儲量約1740萬噸、跨境運輸790萬噸、境內運輸1300萬噸,形成“東方陸海資源 西方海上資源”的平衡布局。

綜上,易大宗憑借對於以蒙煤進口為戰略基礎的供應鏈整合、數智化創新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多元化布局優勢,使其在應對行業不利形式中有了更多的底氣。

煤炭資產風險收益比或被放大,迎戰略配置窗口?

煤炭行業高股息、高ROE低PB特征顯著,一般而言估值修複性價比高,尤其港股煤炭板塊,目前ROE水平足以媲美港股前十大高派息的央企,且估值吸引力凸顯。像易大宗目前市值都只有淨資產的三成,相比板塊均值還便宜了一半多。

簡單來說,去年煤價大幅回撤的根本原因在於供應寬松的同時,下遊需求相對疲軟。

考慮到國內煤礦安全整治加碼以及煤炭進口限制傳聞,供給端收縮預期升溫,煉焦煤供給彈性受限。盡管目前煤炭供需格局尚難言改善,但有機構認為市場對於利空已趨於鈍化,後續有望伴隨成本中樞上行、結束下行周期,迎來戰略配置時機。

與此同時,港股走牛疊加降息預期將帶來的流動性改善和下遊需求提振的可能,尤其是降息對於資金成本敏感度更高的焦煤影響更大,說明這類紅利資產在大幅回調之後,風險收益比也正在被放大。

2024年的煤炭市場着實令人不好受,但離反轉可能不遠了,一旦邏輯確立並得到驗證,將會迎來價值重估的契機。而像易大宗這樣小市值的標的,反彈的力度或許會更大。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