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終結美國例外論的可能並不是反複無常的特朗普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金融時報:終結美國例外論的可能並不是反複無常的特朗普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魯奇爾-夏爾馬是洛克菲勒國際主席,他在金融時報刊發的文章中認為,美國例外主義可能很快就會瓦解。

曾經熱烈吹捧特朗普當選,將極大推動“美國例外主義”的許多人,如今將美國股市和美元的近期下跌視為美國主導地位受到威脅的跡象。他們也把這種突然的轉變歸咎於特朗普。

他們似乎認為,如果不是華盛頓每天上演的種種戲劇,美國市場仍會遙遙領先於全球其他市場。

不過,美國例外主義的泡沫,遠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前就已醞釀多年。在全球市場中不斷累積,在他當選後達到高潮,當時很多人相信,新總統的政策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美國。

但這種非理性的狂熱注定會在某個刺激之下破滅。即使不是特朗普執政初期的動蕩,也會有其他衝擊,迫使投資者重新考慮他們對美國資產創紀錄的配置。

即便過去一個月有所回落,美元的實際價值依然處於自上世紀70年代初固定匯率制度結束以來罕見的高位。同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從2月高點跌幅不到10%,仍高出過去150年上升趨勢線25%。

盡管今年歐洲和中國股市強勁反彈,美國股市的估值仍比國際市場高出50%,接近曆史最大溢價。

美國在全球主要市場基準中的占比仍遠超60%,而其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卻遠低於30%。

簡而言之,全球市場早該進行的再平衡才剛剛開始,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從新聞報道來看,似乎投資者質疑美國主導地位,完全是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和他政策所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但美國例外主義的炒作,其實建立在表面上優於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之上,而這種增長被巨額政府支出和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資本支出泡沫人為推高。

美國經濟從未如此依賴政府,財政赤字高達GDP的6%是不可持續的。與此同時,德國最近的財政改革,以及中國推出低成本AI模型,都在表明世界其他地區有能力與美國競爭。

目前,撤出美股的以“快錢”群體為主,包括對衝基金。其他投資者還沒有跟進。盡管消費者和小企業調查顯示信心下滑,美國散戶投資者仍在持續“抄底”。

自上個月股市見頂以來,除了一天之外,投資者每天都把資金投入美股,且常常使用最激進的投資工具,比如杠杆型ETF。

外國投資者,從澳大利亞的養老基金到日本的保險公司,也繼續把資金投向美國。近年來,全球股票基金中超過80%的資金流入了美國。過去十年,他們將美股持倉增加了兩倍多,達到20萬億美元,目前外國人持有美國股市的30%,創曆史新高。

由於他們普遍看好美元,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對衝,使美元變得比以往更加脆弱。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存在巨額國際投資赤字,也就是美國人持有的海外資產遠少於外國人在美國的資產。在本十年初期,這個赤字已超過美國GDP的50%,而這個水平在曆史上通常預示着貨幣將走軟。

如今,這一赤字已擴大至GDP的80%,而其他發達經濟體多數仍維持順差。

過去,只要美國市場表現好,全球股市也表現好;美國表現差,其他市場也跟着下跌。但這種聯系在近年已經斷裂。美國例外主義的炒作吸走了其他市場的資金與活力,如今聯系依舊斷裂,只不過這次是美國疲軟,而其他國家並未跟着跌倒。

歐洲股市剛剛迎來十年來外國資金流入最強勁的一個月。日本也吸引了資金。新興市場也不再隨着美股下跌而走弱。

隨着關於美國經濟與市場主導地位的質疑,擴散到全球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對美國例外主義的熱情還會繼續消退。

也許很難相信,但現在真正起作用的很多因素,甚至比特朗普本身還要大。

來源:加美財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