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晚會曝光廣東湛江部分蝦仁生產商違規使用保水劑後,同處湛江的國聯水產一度陷入輿論風波。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國聯水產迅速啟動自查並發布澄清公告,強調其產品合規性。與此同時,受美國關稅政策突變影響,這家深耕水產行業24年的企業正經曆從出口導向到內需驅動的戰略轉型,以應對全球化變局下的產業挑戰。
澄清“保水蝦仁”質疑:合規性與輿論應對
3月15日央視晚會曝光湛江多家企業生產的凍蝦仁磷酸鹽含量超標,其中寶輝水產、良基食品等企業的產品檢測值分別超出國家標準51.4%和145%。由於涉事企業與國聯水產同處湛江,部分輿論誤將矛頭指向後者。次日,國聯水產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未被央視3·15晚會現場點名,涉事企業生產產品和公司無關”,並強調其鉑金蝦仁產品“0添加”“無保水劑”“配料表僅包含蝦”的宣傳內容真實準確,符合GB 2760-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為應對輿情,國聯水產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對生產流程進行全鏈條自查,覆蓋源頭采購、加工制作到成品包裝;二是對質檢文件和檢驗報告全面複核;三是對市場在售產品抽樣複查。公告發布後,其鉑金蝦仁產品在電商平台維持正常銷售。盡管央視畫面中短暫出現國聯水產產品,但調查未指出其存在問題。這一系列動作體現了企業對食品安全和品牌聲譽的重視。
業績承壓與經營挑戰:內外環境雙重衝擊
根據2024年業績預告,國聯水產全年歸母淨利潤虧損5億至7.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公司解釋稱,虧損主要源於國內外消費市場疲軟、南美白對蝦等核心產品終端價格低迷、存貨積壓導致的資產減值,以及主動收縮養殖及飼料業務產生的固定資產減值。數據顯示,公司2021-2023年營收從44.74億元波動至49.09億元,而歸母淨利潤從-1383.79萬元擴大至-5.32億元,資產負債率維持在47%左右。
這一業績表現反映了水產行業的整體困境。國際市場方面,美國在2024年底將中國羅非魚關稅提高至150%,導致廣東地區出口量驟降,珠三角加工企業損失超8億元。國內市場則面臨消費升級緩慢、價格競爭激烈的壓力。國聯水產的業績下滑既是行業周期的縮影,也暴露出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的結構性風險。
戰略轉型破局:出口轉內銷的產業鏈重構
面對關稅壁壘,國聯水產於2025年4月啟動“出口轉內銷”計劃,將原供應美國的羅非魚以惠民價格投放國內市場。作為中國羅非魚出口領軍企業,其年出口量超6000噸,其中對美出口占比21.8%。轉型涉及三方面調整:一是標準重構,出口級產品需重新備案標簽、改造生產線;二是渠道革新,聯合電商平台、商超及餐飲企業開辟“出口級專區”;三是價格倒掛,以市場價60%的惠民價清庫存,盡管可能面臨短期虧損。
該戰略同時融入鄉村振興目標。通過“公司 農戶”模式,國聯水產為茂名、湛江等地養殖戶打通銷路,並依托BAP四星認證生態養殖基地推廣“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此外,企業推出三去羅非魚、風味烤魚等深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價值。一位供應鏈負責人透露,“所有標簽改寫、商超對接的成本均由企業承擔”,這體現了戰略轉型的魄力與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