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專欄>正文

雲鋒金融:中國債券納入巴克萊指數的意義?

文 / Cherry來源:雲鋒金融

來源:微信公眾號雲鋒金融

ID:majikwealth

作者:雲鋒金融

雲鋒導讀

中國債券首次納入媒體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債市開放可能帶來萬億增量資金。

面對外來水的湧入,我們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感到高興之餘,也對巴克萊指數和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道路進行了簡單梳理,探究本次納入的前因後果,展望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明天。

媒體巴克萊指數是什麼?

巴克萊全球債券系列指數曆史悠久,是全球機構投資者常用的債券基準指數系列。

巴克萊債券指數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當時首個總回報債券指數誕生。此後,指數系列隨市場發展不斷擴充更新,目前固定收益指數系列包括美國、歐洲、亞太地區、和全球綜合指數、以及美國市政債、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等。

金融危機之後,巴克萊集團多個業務條線相繼出售。其中負責指數編制的巴克萊風險分析和指數解決方案有限公司(“BRAIS”)於2016年8月24日被媒體(媒體)收購。巴克萊指數於是更名為媒體巴克萊指數。

2018年3月23日,媒體宣布將把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加入媒體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ete Bond Index),截至去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中國債券加入後的占比將達6%,相應減少其他幣種債券的比例。完全納入後,人民幣債券將會是僅次於美、歐、日債券的第四大指數成分。

媒體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資料來源:SSGA, 媒體 Barclays, JP Morgan, 截至2018年12月31日

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ete Bond Index )是大口徑的債券指數。加入人民幣後,包括25個幣種,非常分散,多數新興市場債券占比不到1%。

一方面,該指數代表全球債券可投資集,我國債券納入具有象征意義;另一方面,該指數為許多全球投資者所跟蹤投資,意味未來或有更多資金流入,因此也具有實質性意義。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

中國債券市場新發量巨大,市場迅速擴容。截至2018年底,中國債市存量規模為人民幣86.39萬億元,僅次於美國、日本,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這樣一個市場,此前卻沒有在全球債券指數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開放度較低。

近年來,債券市場通過多種方式擴大開放。從下圖港交所整理的開放時間線可以看出,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的渠道不斷增加,限額逐步取消,資質逐步放開,開放度越來越高。

現在,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主要通過四種渠道:QFII,RQFII,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和債券通。

外國投資者進入我國境內債市的投資渠道

主要渠道 投資境內債券的開放度

QFII/RQFII QFII總額度已增加至3000億美元。允許QFII靈活對股票債券等資產進行配置。除開放額度外,QFII、RQFII其他方面的限制已經基本放開。

CIBM 開放給所有離岸中長期機構投資者而不設額度限制

債券通 無每日額度及總投資額度限制。

數據來源:港交所、公開信息、雲鋒金融整理

在上述渠道中,最重要的是2017年7月正式開通的債券通 。首先,債券通的啟動有助於推進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債券通為境外持有人民幣的國家和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投資渠道和更加友好的制度環境。

其次,債券通的啟動有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債券通開啟後,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發展邁上新台階,同時也有助於改善香港資本市場“股強債弱”的局面。進而增強香港對全球金融機構和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最後,債券通的啟動有助於提高我國債券市場的活力與效率。債券通的啟動將促進我國債券市場被更多國際債券指數所接納,從而引入更多國際投資者。

2017年債券通開放以來,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大幅增加。截至去年12月,外國投資者持有債券存量金額較沒開通前翻了一倍。債券通以香港為中介連接了中國債券市場與境外投資者,也為中國債券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做了重要鋪墊。

我國債券納入巴克萊指數及影響

我國債券市場具有吸引力

在當前全球低收益環境中,我國債市對於外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首先是收益率較高。橫向比較,我國債券不僅相較主要發達國家債券具有70-300個bps的利差,甚至相比其他一些其他新興市場甚至也有利差。

數據來源:媒體、雲鋒金融整理

其次是波動率低。UBS資產管理公司統計,中國債券市場波動率低於全球,也低於美國。部分原因是我國債券久期低。

Note:Aggregate Bond Indices

數據來源: Barclay Live,2018年3月31日

綜合上述因素看,人民幣在岸債券收益率較高、波動率較低,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較好。

中國債券與全球債券指數特征對比

數據來源:媒體,雲鋒金融整理

另外,投資於境內人民幣債券,對於外資意味着承擔匯率風險。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和穩定,令人民幣債券更具吸引力。匯率的穩定,既有我國國際收支均衡的內因,也有主要發達國家央行貨幣政策逐步轉鴿、全球風險情緒緩和等外部原因。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數據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我國債券將逐步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

債券指數的重要要求之一是“可投資性”。當我國債券市場逐步開放,進入指數變得順理成章。

4月1日,中國債券正式被納入媒體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並將以每月遞增5%的速度,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最終達到在指數中占比6%。

4月2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人民幣定息及貨幣亞洲論壇” 上表示,

這是中國債券首次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也是一個標誌性的里程碑事件,就像媒體對外關系主席Kevin Sheekey所說的那樣,中國債券市場被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意義甚至可以與幾十年前成立歐元區,將歐元納入全球金融體系相提並論。

李小加

目前全球範圍內跟蹤媒體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資產規模約為2-3萬億美元。如果按照6.04%的計劃納入比例估算,完成納入後,將總計迎來約1200-18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納入指數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外資資金的增量流入。雖然債券通、CIBM等早已為外資流入中國債市提供了渠道,但其中相當部分來自中國公司的境外機構,真正的外資持有國內債券的比例仍然不高。

在成功納入指數後,大量的國際資金將可以通過指數跟蹤的途徑進入中國債市。因為跟蹤指數時做到完全複制是有難度的,所以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後,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債市的實際金額可能小於1200億美元。

此外,除了媒體巴克萊指數,全球另外兩大主流債券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GBI-EM GD)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均已將中國債券市場列入了指數觀察名單。

據UBS資管,2018年中,摩根大通把中國債券納入了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的觀察名單,如果中國債券被成功納入此指數且占比達到10%,預計將有約2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

未來

巴菲特的好搭檔芒格曾說過,“沒有比中國更好的地方”。隨着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中國資本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也逐漸加大。

當然,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仍需要付出許多努力。例如,此次加入債券指數的是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中國債市在開放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共性難題,比如信用債流動性缺乏以及評級體系的差異,這些或將在漸進開放中逐步改善。

不管怎樣,無論是股票“入摩”,還是債券“入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每一小步,積累起來都將是未來的一大步。

正如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說,

“中國經濟正在走向世界,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陣痛,包括政策上的調整和磨合,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我們的債券市場從0到1,這個速度發展已經非常快了,將來中國債券市場規模一定會呈指數級增長,而不是簡單的線性增長。"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