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內外政經熱點解讀>正文

打擊面持續擴大,特朗普對中籍人才下手!美國芯片產業先承擔後果

文 / 秋名山嫩司機來源:FX168財經網

除了施壓本國芯片企業對華為斷供,美國政府還對中國人才出手。

美國媒體報道,為保護技術專利,美國大幅放緩對國內半導體公司聘用中國籍員工擔任高級工程職位的審批。

對中國人才說“NO”

《華爾街日報》周三(22日)引用消息人士稱,在一些敏感技術和項目上,美國近一年來已經大幅延緩了本土企業雇傭中國籍員工的許可審批。

此前諸多跡象表明,對於處於敏感崗位的華裔科技人員,一些在中國有學術兼職的科學家,乃至更廣泛的在 STEM 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求學的留學生,很多人都受到一定的波及。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在美國本土企業工作的外籍員工,想要接觸這些技術,或者參與使用這些技術的項目,企業也必須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提供詳細的員工背景,工作性質和技術細節等信息。企業只有在獲批後,才能給外籍員工安排相應的工作。

 

根據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的相關規定,審批涉及先進半導體、電信系統、加密等領域的工作,其嚴格程度取決於具體的技術,以及相關技術“被美國對手獲取的風險”。

 

這一流程被稱為“視同出口許可證(Deemed Export License)申請”,即獲取敏感技術被視為是出口至外籍人員的原籍國。

 

過去五年,中國籍員工在政府已簽發的這類執照許可數量排名第一,達3921人,其次是伊朗和印度。2013年至2017年期間,中國籍員工占到獲批許可數量的60%以上,第一和第三大申請類別均涉及芯片。

 

2013-2017年,中國籍獲許可人數最多(來源:美國商務部)

 

 
審批等待期從之前的平均數周,延長到了六個月以上,影響了高通和英特爾等知名半導體企業的招聘計劃和內部人員調動。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放緩跡象蔓延到了各個行業,只要是與EAR清單上的敏感技術有關,就很可能遭遇長時間審核。

 

雖然企業仍然可以雇傭中國員工,但漫長的等待過程很容易導致人才流失,延緩項目的推進,尤其是在對人才要求格外嚴格的半導體領域。

 

美國科技界犯愁

據業內人士稱,美國已大幅放緩對美國半導體公司聘用中國籍員工擔任先進工程職位的審批。這一轉變適逢白宮做出廣泛努力保護美國專有技術之際。

 

據路透社報道,此舉始於去年,已影響到英特爾公司(Intel)、高通公司(Qualcomm)和Globalfoundries Inc.等該行業企業的數百個工作崗位,阻礙了這些公司在美國聘用中國籍員工或將現有員工調任關鍵項目的能力。

 

文章稱,審批放緩涉及各個行業,但對芯片制造商來說尤其麻煩,因為有能力從事高科技工程工作的人才本來就很少。而中國籍員工在受聘從事這類技術崗位的非美國籍員工中占比較大,美國國內人才供應卻常常不足。

 

《華爾街時報》認為,聘用審批的放緩顯示出,美國公司應對美國對華科技立場面臨兩難處境:意在保護美國競爭力的決定有時反而可能削弱競爭力。

 

高通等企業的人才招聘受到影響。(路透社)

 

 
對於華裔科技人才的種種限制,甚至已經下探到中國留學生群體。

 

在2017 年 12 月,美國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其中公開表示將限制 中國STEM 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留學生簽證;去年 6 月,美國正式宣布縮減攻讀航空學、機器人學與先進制造領域等理工科中國留學生簽證。

 

根據早前媒體的報道,很多參與赴美簽證的中國留學生,美方並不是直接拒絕,而是通過 Check 複核的方式,讓其等待,變相拒絕其正常的簽注。

 

中國留學生(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南華早報的說法,在美國 363341 名中國學生中,約有 36% 在 STEM 領域學習,這次美方設置的障礙,可能將會給更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尋求工作的中國人帶來危機和擔憂。

 

美國科技界也有很多人擔心,當下的環境會導致具有中國族裔背景的科技人才對美國望而卻步,轉去其他國家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使美國的科研、高科技產業蒙受無形的、甚至可能是重大的損失。

 

中國芯片人才缺口32萬

5月21日,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發展芯片時,任正非提到,“發展芯片,光砸錢不行,還要砸人。”一語道出了華為對於芯片人才的重視。

 

在美國加強對中國科技封鎖的當口,中國芯片產業發展成為重中之重,但人才缺口卻成為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在5月18舉辦的2019世界半導體大會才智分論壇上,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偉表示,未來隨着芯片需求的增加,人才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徐偉稱,截至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從業人員規模在40萬人左右,這些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有33萬人左右,占總從業人數的80%左右。

 

但40萬人的規模難掩缺口,徐偉介紹:“每年800萬本博碩畢業生,真正進入集成電路行業的有多少?3萬人!所以如果說現在缺口是30萬人的話,很快這個缺口會更大。”

 

徐偉在2019世界半導體大會上演講(圖源:第一財經)

 

 
徐偉表示,近年來中國有幾十條在線的芯片生產線,芯片設計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這推動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巨大人才缺口的問題,“不管哪個層面的人才,現在都缺”。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曾指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但現有人才存量只有40萬,缺口將達32萬。 

 

除了人才培養,中國還面臨着嚴重的芯片人才流失問題。

 

去年10月,現任芯恩集成電路董事長張汝京談及中國芯片人才時表示,國內發展半導體20年,人才一邊在培養,一邊在流失。

 

圖源新浪微博

 

 
視頻中,張汝京表示,在我國發展自主芯片20餘年來,中芯國際最多的時候擁有1000多名海外人才,自己也培養了3000-4000名芯片人才,可以說人才儲量是有的。

 

但是只要我們一發展芯片,就會有國外的公司來挖牆角,像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國家的企業覺得我們中國的工程師很優秀,訓練好的也很能幹,就高薪挖走了,這樣就讓我們栽培的人都流失了,所以這幾年芯片發展比較緩慢。

 

 
現在中國大力發展芯片產業,特朗普拒絕中國人才,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中國芯片人才流失通道,如果美國公司的芯片人才在特朗普的政策下被逼回國,那真的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

 

當今世界的國力競爭就是人才競爭,希望有更多芯片人才回國,助力中國實現芯片業的騰飛。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