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內外政經熱點解讀>正文

澳門證券交易所要來了?方案已呈報中央,將打造人民幣“離岸納斯達克”

文 / 秋名山嫩司機來源:FX168財經網

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三大交易所或將在不久問世,對標美國納斯達克。

據財聯社10月13日消息,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當天在嶺南論壇稱,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

澳交所要來了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

在嶺南論壇上,何曉軍說:“希望這次20周年的禮單里面能夠出現一個新的交易所,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期望。”

何曉軍表示,這份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是他在深圳的時候幫助澳門政府做出來的,希望“澳交所”能夠成為離岸人民幣的納斯達克。

廣東省金融監督管理局何曉軍(圖源:佛山新聞網)

之所以將澳交所對標納斯達克,是為了中小企業服務,目前中小創業企業的融資,是一個全球性難題。

 

交給政府去做,一方面政府的資金不是無窮無盡的,另一方面效率與公平的兼顧難以做到最佳;而完全交給市場去做,又會出現對中小創企業的價格歧視。

 

全球來看,比較有效的就是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股市),讓風險偏好高的資金與對應風險級別的資產在金融市場上去彼此匹配。最成功的案例無疑是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

 

何曉軍說,廣東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廣東的上市公司只有600家。上市公司數僅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1.8%,太少了。

 

目前,中國的中小創企業直接融資途徑主要有三個,納斯達克、科創板、香港。其中後兩者是近兩年才開通的,包括2018年4月推出的港交所“上市新規”允許了同股不同權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未有盈利記錄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今年7月份推出的采取注冊制的科創板。

 

幾大交易所比較

 

 
在此之前,中國初創企業(start-up)上市尋求直接融資,往往需要遠赴美國。

 

近日,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有關納斯達克對中國企業收緊政策的報道開始出現。據路透社報道,納斯達克正考慮收緊中國小型公司的IPO審批門檻,放慢這些企業的IPO審批速度。

 

 
對於目前而言,一個以人民幣為主的、離岸的、面向中小創企業的、直接融資的金融市場,從全球範圍來看,尚不存在。

 

澳門證券交易所(澳交所)如果成立,則可以填補這一塊的空白。

 

澳門證券交易所將如何定位?

目前大灣區已經聚焦了兩大交易所——港交所、深交所,如何在兩大交易所的夾縫中定位“澳交所”是澳門金管局面臨的首要問題。

 

10月13日下午,澳門金管局表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已委托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考慮到澳門鄰近已有多個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門要在此領域有所突破,達致錯位發展,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因此,該可行性研究將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原則,並根據國家對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作整體性的考慮。

 

 
其實早在今年2月18日,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對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做出了明確定位。

 

《大灣區規劃》指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務平台”,同時,規劃內容還提及,支持澳門特區發展租賃等特色金融業務,探索與鄰近地區錯位發展。

 

所謂“離岸市場”,是指澳門證交所可以允許企業以人民幣而非澳門當地貨幣為發行融資貨幣和交易計價貨幣。

 

這樣,澳門證交所就能探索出一條有別於港交所和深交所的發展新路,實現錯位發展。澳門元的堅挺程度和國際化程度遠不如港幣的尷尬也可在無形中化解。

 

內地企業可以通過在澳門發行股票來吸納境外人民幣回流,或將未來有可能開通的“深澳通”的資金流直接用於企業運營所需,可免去貨幣兌換成本。如果外資企業在澳門上市吸收人民幣,則意味着中國股市的“國際板”在澳門亮相,意味着人民幣的國際化又邁出堅實一步。

 

在法制層面,澳門證交所同樣可以實現內地法制的“離岸化”。

 

目前澳門《商法典》雖然包含了公司法,也規定了債權證券,但關於股票發行和交易的法律規則由於相關實踐不存在,基本就是零基礎。

 

於是,本來缺乏足夠基礎的澳門證券法律不必再自起爐灶,可以大幅借鑒內地較為豐富的證券法律規則,如證券登記結算規則、信息披露規則、收購上市公司的規則、融資融券規則等。這樣的好處有三:

 

一是能減少內地企業赴澳門上市時的規則適應成本;

二是能減少不同的以人民幣為融資對象的上市企業之間的制度套利,從而令澳門與內地形成更緊密的經貿聯系;

三來規則有同有異,也能令澳門作為一個制度實驗“特區”,為內地證券法制提供更多的實踐參考。

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長期定位於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與內地兩家證券交易所以及港交所實現錯位競爭。

 

“無論法律制度、資金進出自由以及稅費制度方面,澳門都沒有明顯短板,如果被中央賦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曆史重任,在相關政策資源傾斜下,澳門證券交易所是能夠通過深耕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彎道超車,確定在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領軍證券交易所的地位。”陳文表示,“隨着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澳門證券交易所將會迎來真正的大發展。”

 

澳交所如何錯位發展?

雖然澳交所已經完成了定位,但目前澳門離岸人民幣規模不足400億,與其“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的定位不相符。

 

針對這一點,澳門政府與中國內地,一直在探索解決方式,將離岸池子里的人民幣養大。

 

2018年12月12日,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MOX”)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一家以債券發行和交易為業務主體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簡介(圖源:MOX官網) 

 

掛牌當日,澳門國際銀行在MOX公開發行及上市了首筆港元一級資本補充債券。同日,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在MOX也發行上市了首筆粵港澳大灣區澳門元債券。

 

今年5月23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澳門舉行境外人民幣債券在MOX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將債券在MOX上市交易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今年7月4日,中國財政部在MOX發行20億元人民幣國債。這是財政部在澳門的首次公開集資,也是MOX發行的第一筆主權債。

 

其中包括7月4日發行的17億元的3年期國債,發行利率為3.05%;以及7月5日發行的3億元的兩年期零售國債,發行利率為3.3%。

 

此次在澳發行人民幣國債,受到了離岸市場的廣泛歡迎,有關貨幣當局、政府性基金、養老金、商業銀行、基金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類型投資者踴躍認購,非零售部分認購倍數達3.2倍。

 

貨幣的匯率決定於利率,而利率,在市場化條件下,取決於政府債券的收益率。隨着發行債券年期的豐富,以及到期日不斷地往後延展,澳門離岸人民幣的定價機制會逐漸完善。

 

因此,從先前成立MOX,建立離岸人民幣定價機制,再到擴充澳門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最後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金融中心,是一套“組合拳”。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萬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雅煌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澳門債券市場的發展應分兩步走:

 

一是澳門本土企業通過交易平台發行澳門債券產品,培育本土債券市場做大做強;

二是引導非澳企業到澳門發行債券,特別是吸引境內擁有豐富債券發行經驗的中資金融機構借助澳門“橋頭堡”的地位籌集資金,並積極爭取境外優質企業借助澳門匯集資金的優勢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據證券時報報道,如果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就是雛形,初期則可能會以債券交易為主。

 

近年來,澳門為了擺脫單一博彩業經濟模式,曾進行過多次嘗試,建立證券交易所則是一項吸引資金流入的最新舉措。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向表示,未來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會令澳門經濟更多元化,亦令澳門更容易融入整個大灣區發展。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