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港股銅板塊表現活躍,漲幅居前。
截至收盤,海亮國際(HK.02336)上漲25.27%,中國大冶有色金(HK.00661)漲7.14%;中國有色礦業(HK.01258)漲3.82%;江西銅業(HK.00358)漲1.49%。
高盛看漲銅價到1.5萬美元
消息面上,高盛發表報告,再度上調對銅的評估,高盛稱銅正面臨曆史性短缺,預計銅價在四年內上漲60%以上,2025年銅將達到每噸15000美元,未來12個月內亦有望達到每噸11000美元。
從2018年開始,工業金屬原本是處於下降趨勢的,但是隨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直接改變了相關商品的運行趨勢。
疫情發展前期,銅、鋁等與制造業高度相關的金屬價格,一度因中下遊停工、停產而導致需求大減,供需關系作用下,2020年一季度銅價連續暴跌。
相比於其他資產,大宗商品具備“上不封頂、下跌有底”的特點,在中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制造業開始恢複後,工業金屬與大宗商品價格一同出現強勁反彈趨勢。
自2020年3月銅價見底後,據統計,2020年二季度至今,倫銅累計漲幅達79.75%,直至今年2月底創下9617美元的新高,這距2011年10184美元/噸的高點已咫尺之遙。
不僅如此,從庫存數據來看,據倫敦金屬交易所(LME)4月16日倫銅最新庫存減少2550噸,至169475噸。銅價自3月初以來進入長達一個半月的盤整區間正正是庫存從8000噸以下出現連續大幅上漲,因而一旦後續銅庫存出現回落,預計將推動銅價加速上行。
今日滬銅繼續走高,滬銅收盤報68540元/噸,上漲1.7%。滬銅主力2105合約全天成交量249767手增加59637手,持倉量增加14938至175967手。
長江銅業網銅價格統計顯示,今日國內現貨銅價格大漲,長江有色金屬網1#銅價報68550元/噸,漲1430元,貼水80-貼水20;廣東現貨1#銅價報68470元/噸,漲1350元;長江現貨1#銅68580元/噸,漲1420元,貼水40-貼水20;上海現貨1#銅價報68550元/噸,漲1370元。
隨着銅價上漲,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銅生產企業,江西銅業3月29日發布了2020年年度報顯示,2020年江西銅業實現營業收入3185.63億元,同比增長32.54%,增幅創5年新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2億元,同比下降5.9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27.74億元,同比增長24.48%。
2021年,江西銅業的生產經營計劃目標為:銅精礦含銅20.89萬噸、生產陰極銅173萬噸、黃金96噸、白銀1279噸、硫酸482萬噸、銅加工材173萬噸。
截止今日收盤,江西銅業報17.66港元,一年來已經累計上漲183%,4月14日高盛升江西銅業未來盈測最多74%,升目標價至24港元。
高盛為何看漲銅價?
以Jeff Currie為首的高盛分析師團隊在一份題為“銅是新石油”的報告中表示,作為一種成本效益高的金屬,銅在從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資源中創造、儲存和分配清潔能源的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關石油需求峰值的討論忽視了一個事實,即如果不增加銅和其他關鍵金屬的使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的趨向就不會發生。”他們補充說。
高盛報告認為,銅是可持續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和衍生清潔能源。隨着巴黎協議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推動對銅的需求越來越高。
相比傳統發電方式和汽車燃料,電能是所有能源中最好的中介載體,而電的輸入、儲存、輸出均繞不開最成熟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導體材料——銅。
目前全球相當多國家在推進碳中和、碳達峰,他們的發展路徑包括電力深度脫碳,發展綠色能源,例如風電和光電;提高終端領域電氣化,例如新能源車、工業領域煤改電等。
高盛指出,作為性價比最高的導電材料,銅在捕獲、存儲和運輸新能源方面占據核心地位。在有關石油需求見頂的討論中,人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沒有大量增加使用銅等關鍵金屬,就不會有取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
銅的碳經濟學核心是,全球要從基於油氣這類碳氫化合物化工能源的生產體系轉向基於可持續性來源的生產,如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而綠色能源所需的金屬中,銅尤為重要。
無論是發電端還是用電端的碳減排舉措,都會促進銅的使用。例如,光電和風電設備對銅的使用率超過傳統發電系統的8-12倍;而工業領域煤改電,將大量增加變壓器和電機的使用,進而刺激銅的需求;新能源車的插電系統、充電樁等亦需要消耗大量的銅。
該報告還稱,銅將被用於創建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的清潔能源所需的新基礎設施系統,但到目前為止,這方面的關注還不夠。隨着在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的使用激增,只有比當前高得多的價格才能讓銅的供應得到補充。
因此,高盛估計,如果全部采用綠色技術,到2030年,基準預測情形下,銅的這類轉化替代能源需求將增長將近600%至540萬噸,最樂觀情形下預計增幅達到900%,增至870萬噸。
到2050年,僅綠色能源方面的銅需求就將和中國進入21世紀期間以來的累計需求相當,並將很快超過這一需求規模。考慮到非綠色渠道所受的連鎖反應,2020到2030年內,全球銅需求的增長規模將是史上最強十年增幅。
然而,高盛指出,銅市場目前還沒有為需求的增加做好準備。過去12個月,銅價上漲了約80%,但產量卻沒有相應的增長。
高盛認為,當前銅市場並未對銅的上述需求環境做好準備,目前因為新冠疫情刺激支持了需求回升,供應則停滯不前,因此供應吃緊。而且,最近十年投資回報不佳,加之對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ESG擔憂遏制了對未來銅供應增長的投資,導致市場的供應接近曆史巔峰水平。
當前每噸9000美元的銅價太低,無法避免庫存近期內告罄的風險,高盛認為,當前的長期銅價8200美元/噸也不夠高,不足以刺激開發足夠的綠地項目解決長期供應缺口。若銅價未來兩年保持9000美元/噸,則供應缺口將導致市場的銅庫存到2023年初就會耗盡。
由於礦山的擴張和新銅礦生產領域的建立需要數年時間,這可能會導致銅的短缺。高盛表示,為防止銅供應在兩年內枯竭,目前價格必須上漲,以鼓勵投資和擴大產出。
目前,高盛“目前估計,到2030年,長期供應缺口將達到820萬噸,是本世紀初引發銅牛市缺口的兩倍”。
基於高盛的廢料和需求模型,高盛預計,若要避免庫存告罄的風險和供應過剩,未來銅價最有可能的走勢將是,到2025年,銅價將處於1.1萬美元上方。2021年的均價將是9675美元/噸,2022和2023年分別是1.1875萬和1.2萬美元/噸,2024年和2025年分別為1.4萬和1.5萬美元。鑒於此,高盛將未來12個月銅目標價提高到1.1萬美元/噸,較兩周前高盛重申的12個月銅目標價上調500美元,升幅將近4.8%。
此前,頂尖金屬貿易商Trafigura Group也預測,銅價將創下突破每噸10100美元的曆史新高,然後繼續大幅上漲。這兩家機構預測的核心內容都是這一警告:除非價格大幅上漲以刺激供應,否則未來幾年銅市場陷入嚴重短缺。
銅價後市如何?
日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業分會秘書長段紹甫指出,作為努力實現中國氣候承諾的一部分,國內銅冶煉產能很快將見頂。
段紹甫指出,銅精礦市場供應極為吃緊,中國允許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口合規原材料的廢金屬新標準將有效緩解中國進口銅原料的壓力。預計隨着中國回收利用的增加,未來廢銅的“替代效應”將更明顯。
中國銅冶煉廠及其原材料需求近年來飛速增長,以滿足這個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不斷增加的需求,中國銅冶煉產能2020年增至約834萬噸,精煉銅產能為1,208萬噸。
中國海關總署周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3月份中國的未鍛造銅以及制成品的進口量為552317噸,較上年同期的441,926噸增長25%,較2021年2月份的410040噸增長34.7%。2021年一季度中國銅進口總量為144萬噸,同比增長11.9%,這也是至少2008年以來的同期最高進口量。3月份中國銅精礦進口量為217萬噸,創下曆史新高,較上年同期的177.9萬噸增長22%,較2月份的180萬噸增長20.5%。今年一季度中國銅精礦進口量為596萬噸,同比增長7.4%。隨着國內開始進入銅消費旺季,銅需求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而且,相關人士透露,由於下遊消費逐步轉暖,目前國內銅企基本處於滿負荷生產的狀態之中,但這一局面很快將出現變化。原因是,國內冶煉廠將在4月、5月集中進入檢修期。屆時,短期供應突然轉緊疊加消費持續攀升,銅價很容易陷入“易漲難跌”的局面。
此外,南美地區疫情對於礦山端口的幹擾,秘魯的風險關注度高於智利,秘魯銅礦在去年疫情中的損失量居首,供應端對於價格當前仍是強支撐狀態。
秘魯總統大選的計票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由於該國去年銅產出占全球銅礦供應的11%,各大投行提前開啟了大選結果對衝擊銅價供應的炒作。
美國投行傑富瑞(Jefferies)在最新的報告中稱,預計秘魯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的結果或給銅供應帶來一些風險,因為目前處於領先的政黨正威脅將加大采礦業國有化力度,這種局面對銅價和銅產商而言可能都是利多的。
在周二的CRU世界銅業大會上,礦業巨頭艾芬豪礦業公司(Ivanhoe Mines Ltd.)的創始人羅伯特.弗里德蘭德(Robert Friedland)表示,銅在使全球經濟電氣化方面至關重要,以至於足夠的銅供應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如果世界要成功地向清潔能源和運輸業過渡,礦業公司將成為“真正的英雄”。城市地區的大多數人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物質來自何處。
弗里德蘭德(Friedland)說:“都是銅,銅,銅,銅,銅,銅。”從電網到風力渦輪機,銅是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大量投資來使經濟電氣化。他說,與中國相比,美國電網“是個玩笑”,它需要10萬億美元和“天文數字”的合適金屬才能擺脫困境。
CRU銅研究主管Vanessa Davidson在全球銅業大會上警告稱,至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持續對銅產量構成壓力,因企業減少活動以保護員工。Davidson表示,去年政府實施的封鎖削減了大約50萬噸銅產量,尤其是在美洲的礦場。盡管今年銅礦山產量預計將增長2.5%,但許多礦業公司決定推遲包括剝離和維護等關鍵活動,以保護工人,這可能意味着未來幾年將繼續受到疫情的影響。
國泰君安表示,短期銅精礦供應偏緊,現貨加工費持續走低,冶煉廠處於大幅虧損狀態,二季度密集檢修。再生銅進口虧損,精廢價差上升。國內倉單庫存大幅增加,LME銅庫存持續下降,注銷倉單比例上升。滬銅近遠月貼水轉升水,現貨對期貨升水稍有下滑;LME銅現貨升水上升。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優異,美股大盤高開高走,提高市場風險情緒。同時,短期國內現貨依然偏強,基本面上4-5月供需錯配逐步兌現,支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