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內外政經熱點解讀>正文

大盤 | 鮑威爾承認美股存在泡沫,恒生指數收漲0.8%,中金:增持港股是大勢所趨

文 / 秋名山嫩司機來源:FX168

4月29日,港股全天高位震蕩,市場總體表現喜人。


截止今日收盤,恒生指數上漲0.8%,盤中一度漲超1%,最終收報29303.26點,上漲至一個月以來新高。
美股泡沫,港股上漲

消息面上,隔晚美聯儲完成議息會議,主席鮑威爾承認通脹升溫,個人消費支出(PCE)年率預計近期將超過2%,但強調只屬暫時性,重申在就業及通脹目標取得進一步實質進展前,不會縮減量化寬松措施。

與此同時,鮑威爾同時提醒稱,美國經濟複蘇還不均衡,股市中的一些東西確實反映市場泡沫。美股三大指數在“泡沫言論”後悉數轉跌。

業內人士稱,美股市場泡沫言論言論促使投資者考慮將部分美股持倉換馬至估值不算進取的中概科技股如騰訊和阿里,成短期港股的催化元素。

受美聯儲鴿派論調影響,美元周三走軟,美元指數收報90.61,盤中最低觸及90.55。周四美元指數持續下滑,最低一度跌至90.44。金價延續強勢反彈走勢,周四最高一度觸及1789.94美元/盎司,刷新一周新高。

今日,貴金屬板塊領漲港股,截止收盤,中國黃金國際(02099.HK)漲6.01%報24.7港元,紫金礦業(08162.HK)上漲4.3%報11.64港元。

同時,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團隊周三預計,隨着全球範圍內解除對新冠疫情的封鎖限制、較低的利率環境和美元匯率走軟,未來6個月金價將重返每盎司2000美元。

高盛表示,比特幣要與黃金搶奪避險需求還為時過早,兩者可以共存。“雖然比特幣正受益於更大的流動性,但由於高能耗,其受到缺乏實際用途,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分較低的困擾。”

今日港股券商板塊拉升上揚,截止收盤,中信證券(06030.HK)漲超4%,廣發證券(01776.HK)、魯證期貨(01461.HK)漲逾3%,海通證券等跟漲。截至4月28日晚8點,共有23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1年一季報。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3家券商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超百億元,而去年同期僅中信證券一家券商營收跨過百億規模。

港股估值遠低於美股

除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醒美股存在泡沫,有新債王稱號的DoubleLine行政總裁岡拉克(JeffreyGundlach)在周二表示,幾乎所有技術指標都顯示,同時相較亞洲和歐洲股市,美國股市現時估值非常偏高。

近期,高盛也是表示,美股最好的結果就是從現在開始到年底一直橫盤。甚至有可能更糟,高盛警告稱,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在過往資本利得稅上調之前也很疲弱。“美國國內增長正在見頂,股票長期回報可能較小,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增長已見頂。”

目前,標普500指數動態估值為22.6倍,高於曆史長期中樞16倍以上1.2倍標準差,僅次於2000年科技泡沫25.8的高點。

美國銀行表示,美國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轉向仍在繼續,他們在截至4月23日當周連續第二周淨賣出美國股票,撤出資金高達20億美元。

策略師Jill Carey Hall等表示,資金流表明投資者最近幾周的防禦性傾向越來越強,非必需消費股出現連續第6周資金流出,金融股則出現連續第5周資金流出。必需消費股出現連續第二周資金淨流入,此前則是連續7周流出,醫療保健行業的資金流入達到1月份以來最大。價值股出現1月中旬以來首次資金流出,但客戶同時賣出了成長型和價值型ETF,其中成長型ETF的流出量更大。

瑞銀建議投資者通過配置亞洲價值股和周期股布局經濟重啟和通貨再膨脹,重點關注資本貨物、建築材料、消費服務、交通運輸、銀行、金屬和礦業等行業。

亞洲市場上,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最為吸引投資人目光,其中港股是一個典型的離岸市場,兩頭在外,從多種衡量方法比較,港股也是明顯便宜過A股

比較AH股價差,就是在兩地上市的完全一模一樣的公司股票的價差。A股溢價的長期平均值是25%左右,也就是說港股大概是打了八折。目前AH股價差值還在40%左右,也就是說港股基本還在一個A股七折的位置。

AH溢價是個常態化現象,背後有一些結構性原因,比如港股可做空且不設漲跌幅,風險比A股更大。但過去10年AH溢價中樞在20%左右,現在已經到了30%以上。光是均值回歸,就意味着港股比A股的上漲潛力更大。

一句話概括,相較於美股,乃至A股,港股估值處於曆史底部區域,是偏向於風險資產中的安全資產。

2020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恒生指數表現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主要市場指數,估值也保持低位;A-H溢價指數處於中高位區域,港股相對A股的吸引力保持高位且在不斷抬升。2020年12月,A股相對港股的溢價指數最高達145.94,處於5年來高位,即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的企業,其A股價格比H股價格平均貴45%。

從流動性角度,內外兩個角度都在增強港股的資金供給。首先是南下資金受益於國內公募基金的持續熱銷,境內機構投資者開始通過港股通持續南下配置優質中國資產,這與2015年以境內個人投資者主導的港股熱有顯著區別;其次海外由於美國持續超量貨幣超發,美國主要股指續創曆史新高,在中國經濟走強和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其外溢的流動性也進入港股市場。

嘉實基金張金濤表示,從盈利看,隨着經濟複蘇,中長期維度預計恒生綜指盈利增速或將重回正增長區間,增速也將恢複。在盈利上行期,港股往往會有更好表現。

基金持續增持港股

目前,港股正成為市場資金“瞄準”的領域。一方面,A-H股溢價指數仍處於曆史高位,H股投資性價比凸顯;另一方面,在中概股回歸、估值優勢、資金南下等因素之下,港股成為基金關注的一個焦點。

4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1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

外匯局統計,1-3月份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737億美元,境內主體通過港股通參與香港股票市場,淨買入港股達到3111億元人民幣。

2021年港股市場展現出良好的投資機會,並獲得南下資金追捧。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恒生指數、恒生港股通指數年內大漲7.6%和7.9%。

面對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僅在諸多新發權益基金中普遍增加了港股通股票作為投資標的,部分基金更是通過聚焦港股通標的,實現了內地基金港股布局。

中金公司2月初發表報告《剖析公募基金港股投資》顯示,2021年開年互聯互通資金大舉南下流入港股以及其後港股的“過山車”走勢引發廣泛關注,作為南下資金主力的公募基金更是成為關注焦點。
當前,在所有7516只總規模12.9萬億人民幣的非貨基中,可投資港股的公募基金共1309支(剔除QDII),總規模3萬億人民幣,個數和規模占比分別為17.4%和23.1%;去年底這一組數字為995支、總規模2.2萬億人民幣,一季度淨增314支和~8000億元。

這其中,可投資港股的主動偏股型基金777支,規模2.1萬億人民幣,占到全部主動偏股型基金數量和規模的41%和54%;另有78只指數型基金,規模457億元。

發行節奏上,一季度新發可投資港股大陸基金月平均86支,較2020年月平均45支明顯加快。不過受市場波動影響,4月節奏大幅降至34只。

一季度港股持股市值大增51%,占到股票資產27%。根據一季報披露,上述1309支可投資港股基金港股持倉總規模為5200億人民幣,較2020年底的3447億元增長51%,占3萬億元基金總規模的17.5%,占1.8萬億元股票資產的27%,較2020年底的15.6%和23.5%均有明顯抬升。相比之下,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總持倉占比更高,占到股票資產的28.3%。

公募持股占南向整體24%。相比滬港通南向2.1萬億人民幣的整體持股市值(截至一季度末),一季度公募基金港股持倉占到24.2%,較2020年底19.5%也有大幅提升,表明公募已經成為南下投資的一股重要力量。

日前,恒天財富旗下恒天研究院發布《2021年二季度大類資產配置報告》,在今年1月初推出的一季度大類資產報告中,恒天研究認為港股可能成為2021年權益投資的“黑馬”,並建議上調港股的配置比例,從一季度恒生指數的漲幅來看,大幅跑贏A股各主要指數;二季度,繼續看好港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特別是“新經濟+高股息”,具有較為明顯的中長期配置機會。

恒天研究院稱,當前AH溢價正處於近十年來的高位,有利於港股整體價值的重估,南下資金將為港股市場提供長期的增量資金和持續的驅動力。

中金公司表示,增持港股是大勢所趨。盡管近期由於市場動蕩,南下資金和港股大陸公募基金發行與配置都有所趨緩,但中長期看,在港股新經濟不斷壯大和居民配置拐點背景下,大陸公募基金增持港股仍是大勢所趨。

中金預期,長期看A股和港股配置比例將達到7比3,與兩地市值規模基本相當。中金公司在《剖析公募基金港股投資》中分析,預計未來幾年年均公募基金將有望貢獻2500~3500億人民幣的資金流入。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