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港股全天高開低走,恒生指數微跌0.09%,紡織及服飾股繼續上漲。
截止今日收盤,港股紡織及服飾板塊上漲0.63%,千百度(01028.HK)大漲111.11%;佐丹奴國際(00709.HK)漲13.04%;卡賓(02030.HK)上漲3.11%;中國織材控股(03778.HK)上漲2.27。
印度疫情衝擊棉花產業鏈
近日,港股紡織及服飾板塊漲勢凶猛,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超過35%,領漲港股各大板塊
五一過後,紡織及服飾板塊繼續走高,昨日上漲1.45%,今日盤中一度漲近2.5%,截止今日收盤,本周紡織及服飾板塊上漲2.11%。
消息面上,印度正在經曆的第二波疫情,除了讓國際社會擔心變異病毒株大肆傳播外,包括彭博社、路透社在內的多家境外媒體日前提出了新的隱憂,事關棉花。
印度疫情影響下,上月國內外棉價企穩後再次上漲。
國內市場方面,4月28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主力合約棉花期貨價格收於15915元/噸,較上月末上漲1200元/噸,漲幅8.2%;中國棉花現貨價格指數(CC Index3128B)16016元/噸,較上月末上漲770元/噸,漲幅5.1%。
國際市場方面,4月2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收於89.52美分/磅,較上月末上漲8.64美分/磅,漲幅10.68%;代表棉花現貨價格的Cotlook A指數96.90美分/磅,較上月末上漲9.5美分/磅,漲幅10.87%。
據彭博社5月5日報道,通貨膨脹的跡象正在抬頭,近日,越來越多的快消企業提出警告稱,原物料供應短缺加上物流不暢可能會迫使他們提高價格。這些快消企業口中的原物料供應短缺,其中包括棉花。
報道稱,歐洲和美國的零售商本周紛紛補充庫存,以滿足不斷加速的消費需求,導致庫存積壓創紀錄,原物料價格上漲。
5月4日,DECA Global公司資深交易商喬丹·利(Jordan Lea)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表示,一旦印度進入封鎖狀態,“類似情況可能會蔓延到孟加拉國、泰國、老撾和柬埔寨,那肯定會減緩需求增長,並開始對棉花價格造成衝擊”。
4月30日,服裝生產商卡特公司CEO邁克爾·凱西(Michael Casey)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與布料相關的成本開始上漲,為了適應消費者的強勢回歸,保障健康的營收,公司本年度內將考慮減少降價打折促銷的次數。
目前, 印度疫情正持續惡化。5月7日,印度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4188例,超過前一日(6日)新增412262例的記錄,再次創下印度單日新增病例數新高,也創下全球單日單個國家新增確診病例新高。
根據印度政府網站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5月7日8時,印度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491598例,死亡234083例;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4188例,新增死亡3915例。
印度疫情對紡織服裝行業影響
印度是世界棉花生產大國,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的棉花種植面積約占全球的36%,產量約占全球的23.5%。
據悉,旁遮普邦、中央邦、哈里亞納邦、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都是印度最主要的棉花產區,棉農人口580萬人上下,另有4000-5000萬人從事棉花加工、貿易相關的生產活動。
長期以來,印度棉花的單產都限制了它成為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一直到2019年,印度去籽後的棉花產量達到640萬噸,超過中國的588.9萬噸,印度才正式登頂。
但目前看來,印度新冠疫情導致勞動力短缺及棉農種植意願降低,或影響棉花播種進程,導致棉花播種面積進一步下滑。
今年2月,印度棉花協會預估,2020/21年度,該國棉花產量有望達到3710萬包(每包170公斤),折630.7萬噸。到了3月,印度棉花協會給出的最新預估數字,又下調了15萬包。
同一時間,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參讚報告則預估,2020/21年度,印度棉花產量為3800萬包。據美國農業部發布參讚報告,2021/22年度印度棉花種植面積或將下降2%。
4月份開始,印度各棉區進入播種季節,但是撞上來勢更為凶猛第二波疫情。世界服裝鞋帽網4月29日曾分析指出,印度國內的疫情直接導致勞動力短缺,以及棉農種植意願降低,或影響棉花播種進程,從而使得播種面積下降,最終影響印度總體的棉花產量。
除了是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印度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產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紗線產能占全球22%。
3月25日,印度紡織部曾公布一組數字,稱2020年4-12月,印度的棉花出口額達到70.44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18億),較前一年同期的34.25億盧比,增長了106%。不過瑞士日內瓦一智庫給出的研究報告也稱,在加工領域,由於歐洲市場關閉,印度70%至80%的棉花合同“沒有兌現”。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印度新冠疫情逐漸升溫,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歐美零售商為確保供貨不受衝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
如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在去年年底時,部分廠家就已表示,接到的轉移訂單數量將排到2021年2季度。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南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印度疫情恐導致勞動力短缺;與此同時,在經濟景氣複蘇的背景下,歐美國家紡織服飾需求攀升。如此一來,相較於此前抵制新疆棉,推估棉花供需失衡的情況將更趨嚴重。
業內人士表示,4月份USDA下調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美國棉花產量未作調整,新年度美國主產棉區仍然幹旱,美棉供應端後期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消費方面,隨着疫情過去全球經濟複蘇對棉花消費利好,基本面偏強。
印度國內棉花需求端仍不錯,棉紗需求大好,在最低籽棉收購價格做支撐的前提下,棉花價格有支撐。全球棉花在修複前期的大漲之後,目前價格已經跌至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上,基本處於一個偏強的格局。
國內市場,供應端棉花有大量商業庫存+大量進口棉,國內短期內的驅動一方面是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疫情可能帶來的部分訂單轉移,另一方面仍將是對主產區比如美國天氣的炒作。
印度、土耳其和東南亞國家作為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家的疫情加重對我國國內的棉花消費是利好的,部分外貿訂單會回流,且中國也會減少進口印度棉紗,更多使用國內棉紗也利好國內棉花消費,但是利好程度如何還需看後期疫情發展和其政府的應對情況。
耐克、阿迪達斯銷售額大跌
除了印度疫情導致的棉花短缺,中國紡織業另一大利好是此前爆發的新疆棉花事件。
3月24日,瑞典服裝品牌H&M一則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點燃了中國網友的怒火,隨後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外國均被卷入,形成廣泛的抵制潮。
如今一個月過去了,天貓平台的數據顯示,在4月份,耐克銷售額大跌59%,阿迪達斯銷售額大跌78%,可以說是直接腰斬。與之相反的是,國貨品牌李寧出現了暴漲,4月份銷售額增長了800%以上。另一個品牌安踏也增長了不少,而經常占據着男女裝銷售第一的優衣庫,銷售額也下降了20%。
據彭博社報道,天貓國際(Tmall Global)是中國最大的跨境電商平台,主要為中國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進口商品,同時也是國際品牌入華的首選平台,是不少國際品牌的唯一線上銷售渠道,因此是直觀反映海外品牌在華銷售的指標之一。
與此同時,據瑞信報告,五一小長假中,國產體育用品品牌線上銷售均實現大幅提升,體育用品個股集體走高。就4月27日至5月3日一周的時間,李寧品牌近周在淘寶天貓旗艦店的銷售按年大升419%,安踏升46.3%、特步升29.3%。該行料,李寧今年4月在天貓旗艦店的銷售將按年勁增815%。
截至今天下午收盤,李寧報68.50港元/股,總市值達1708億港元。數據顯示,3月19日,李寧股價為48.6港元/股,總市值約為1209.72億港元。短短一個半月時間,李寧股價累計漲超40%,總市值上漲500億港元。
對此彭博社稱,由於中國有效的防疫措施使其經濟在新冠疫情衝擊後得以迅猛恢複,中國消費者已成為全球品牌銷售的增長動力。但因為國際環境的外在因素變化,中國消費者愛國情緒高漲,這讓中國的本土品牌從中受益更多。
耐克集團財報顯示,2021財年前三季度(截至2021年2月28日),該集團在大中華區營收為63.57億美元(約合410億元人民幣),分析師粗略推算,2020全年耐克在大中華區的收入預計將在500億人民幣以上。
阿迪達斯2020全年銷售額則為198.4億歐元(約合1550億元人民幣),阿迪在大中華地區雖開局不利且全年銷售額同比下降15%,但在第四季度取得了7%的增長。
相比之下,國內最有可能替代耐克、阿迪達斯的兩個品牌李寧、安踏,2020年全年營收僅為144.57億元和355.12億元,距離國際頂尖品牌仍有距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中國消費者的力挺之下,新疆棉事件將成為國產運動品牌崛起的重大機遇,或將改變由耐克、阿迪達斯主導的體育用品行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