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海鷗教授在微信公眾號“上帝笑了GodLaughs”上撰寫了《瞄準“人人生而平等”》一文,以下是文章內容:
人人生而平等,這幾乎是個毋庸置疑的論斷,但實際上問題不那麼簡單。只要稍微比較一下人出生境況的差別,就一定質疑這個論斷正確性。但如果切換認知角度,生而平等是靈魂、價值觀和終極目標,而不是出生境況,則這句話不僅完全正確,而且其價值趨於無窮大。
人生而不平的表現觸目皆是,有人生天潢貴胄,有人則生而貧賤卑微;有人生來錦衣玉食,有人則生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人生來健康強壯,也有人則羸弱多病;有人生來貌美如仙,也有人則生來醜陋殘缺,哪有什麼生而平等可言。從現象出發,生而平等這話不僅很有問題,而且大有洗腦之嫌,因為它不符合事實,卻被太多的人接受。但是,在較高層面上的認知,不是因為真實而相信,而是相信後成為真實,對於人生而平等的認知就屬於後者。不信,請看將生而平等定位在靈魂、價值觀和終極目標上的效果和功效。
所謂靈魂平等是指寄居在軀體中的靈魂沒有高低貴賤,盡管人的生存環境,肉體都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在造物主眼里,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在靈魂上都是平等的。誰也不比誰擁有更大的權力,更多的優勢,更能主宰別人。而正是因為相信靈魂的平等,底層的人無需匍匐在權力腳下,他們就能不甘卑微末流,排除萬難,走上應有的社會層次,得到公眾的普遍認可。上層人則不認為他們自己有什麼特別了不起,其所得來自機緣的眷顧,他們才能保持謙恭禮讓,從而享受造物主的恩典於永久。如果大家都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和睦共處,大家各盡其力,各謀其事,就能徹底清除內耗互鬥土壤。
法國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
所謂生而平等是種價值觀,則是將生而平等作為評價非對錯的標準,它不僅用作個人的道德自律,更用來評判社會的制度建設。如果沒有這種價值觀,則會聽任一部分人擁有比另一部分人更大的權力,得勢者君權神授,驕狂跋扈,而失勢者則只能苟且偷生,蒙羞忍恥。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失勢者勢必揭竿而起,然後得勢者與失勢者角色置換,而人人不平等不僅依舊,甚至還會加劇。曆史就一次又一次在血雨腥風中不斷地回到起點,人類文明難以有實質性進步。按照生而平等價值觀的要求檢驗和改革各項制度,則要廢除不符合生而平等要求的相關制度,使之盡可能趨向於人人生而平等,不平等的社會現象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管理中,在給予一部分人較大權限的同時,也需要用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避免他們以為自己受命於天,進而頤指氣使,從而有助於提升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管理的效率。
《自由引導人民》——紀念法國大革命
所謂將人人平等作為終極目標,就是因為人類竭盡全力,也無法完全實現人人生而平等,因為在解決低層次不平等後,會產生更高層次的不公平。譬如,解決了吃飯的不平等,就會產生權力的不平等;解決權力的不平等,又將面對更高訴求的不能共享;甚至實現了生命的延續,又會面對不能同時獲得永生的不平等。可見,不平等也是不斷發展和提升的,所以無論人類怎樣努力,都無法根本和永久性消除不平等,但是在消除既定不平等的過程中,社會進步了,人類走上了新的高度,所以必需將人人生而平等當作終極目標來瞄準,否則,人類會在低層次的不平等上徘徊不前。譬如,聽任一部分人錦衣玉食,另一部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則社會勢必因周期性爆炸撕裂而停滯。盡管,解決吃的不平等,又會產生權力的、永生的不平等,等等。如果僅關注不平等的解決,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勞的,但如果評價社會因此獲得的進步,則徒勞努力的價值也無窮大,所以對平等的瞄準比平等的實現更加重要。
可見,在靈魂、價值觀和終極目標的層面上,人人生而平等既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更是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人人是不是生而平等,或者能不能生而平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我們就在無限趨近於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救贖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