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表現】
今日滬深兩市單邊下行,白馬藍籌股回調。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跌1.70%,滬深300跌幅較大,收盤於-2.31%,創業板指跌1.07%。兩市成交額約8042億元,較上日成交增長約一成。北上資金方面,呈現“滬強深弱“格局,滬股通淨流入0.2億,深股通淨流出14億。
【行業漲跌】
行業方面:今日板塊幾乎全跌,其中僅有1個行業實現盈利,27個行業下跌。家電、地產、建築材料行業大跌,農林牧漁行業一枝獨秀,通信行業窄幅回調。
【個股動向】
個股方面:今日個股跌多漲少,862家上漲,2667家實現下跌。上漲個股約占全部A股3成。
家電股集體跳水;
工業***暴跌,福安藥業、方盛制藥跌停,嘉應制藥幾乎跌停;
豬肉板塊逆市大漲,唐人神、金新農、正虹科技、傲農生物等多股漲停;
期貨概念衝高回落,創元科技、現代投資漲停;
石墨烯概念表現較好,德爾未來、美都能源漲停;
5G概念盤中波動,特發信息、春興精工漲停;
燃料電池概念依舊活躍,京城股份、紅陽能源、堅瑞沃能、華昌化工漲停。
【要聞回顧】
第一則消息來自:兩融餘額上周五連升逼近萬億關口 融資的比例超過99%
近期逐步攀升的兩融餘額引發了廣泛關注,2019年4月18日,滬深兩融餘額五連升,餘額達到9837億元,離萬億大關只有一步之遙,相較1月21日兩融餘額7472億已經增加2365億元。
格上認為:19年來兩融的上升主要是風險偏好上升和場內融資增多兩個主要因素的疊加效應。今年伴隨着A股上漲行情,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的提升。至於未來兩融餘額能否繼續上行仍然取決於市場的走勢。從申萬一級行業中看,金融和電子、計算機受到融資青睞,投資者可多加關注。
第二則消息來自:A股解禁高峰即將來襲
4月份A股解禁市值高達4400億元,居全年之首。下周解禁市值合計1890億元,其中僅長江電力一家解禁市值就超過千億元。與解禁高峰伴隨的是,今年以來,A股減持金額也創下2015年以來同期新高。
格上認為:19年迎來接近高峰主要是2016年IPO迎來高潮、增發股票有3年封閉期所致,3年期的封閉導致,事實上,限售股解禁也並非洪水猛獸,限售股解禁流通並不等於實際大規模減持。不過今年4月來A股反複震蕩後市並不明朗,投資者應當合理控制風險,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大咖觀點】
4月,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和定調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令市場對貨幣政策走向的分歧進一步加大。兩次會議在經濟看法上出現明顯變化,疊加3月經濟數據向好、4月17日央行縮量續作MLF 略低於市場預期,市場焦點落在貨幣政策上——到底中國目前迎來“政策見頂”之時了嗎?貨幣政策是否快要轉向?
恒大首席經濟學家、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旗幟鮮明地站在“政策頂”已至的一邊。任澤平認為,“六穩”自去年731政治局會議提出以來,連續三個季度被提及,此次政治局會議閉口不提,反映中央對短期形勢的擔心下降,419政治局會議提出“用供給側改革的辦法穩需求”,意味着不走大水漫灌的刺激老路,短期的逆周期調節政策邊際上難以再加強。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政治局會議傳達出明顯的政策調整信號,這表明決策層認為一季度開局良好、增長的壓力已然降低;而提出拖累增長的除了周期因素,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因素,意味着政策重點已發生轉變,宣告寬松政策的結束。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花長春、張捷看來,貨幣信貸政策、房地產政策二季度難有較為明顯的寬松,雖然總體上基調仍然處於寬松期,但寬松的二階拐點顯現;寬松將主要靠財政落實降稅減費、消費等結構政策為主,既帶有供給結構調整的意味,又有一定的需求提振作用。7月的二季度政治局會議將對宏觀形勢和政策基調重新評估。
申萬宏源固收研究孟祥娟則認為, 會議的表述確實略有收緊、不如前一次寬松,但當前貨幣政策並非完全轉向,而是適時微調,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側重傳導和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