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鮑里斯·約翰遜正式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全世界人民都在感歎:“英國特朗普來了!”但也有許多人對此提出反駁。無論怎樣,在投資者看來,這位新首相制造的市場波動可能會源源不斷,至於是否會出現帶來爆炸性效果的“黑天鵝”,還是個巨大的未知數。
英國特朗普?
對於“英國特朗普”這個標簽,反方論點里有很多都擲地有聲。
其中最有力的一條是,兩人的背景大相徑庭——一個是商人轉型,一個則是政壇老將。父親就是資深政治家,求學期間是號稱“一只腳邁入內閣”的牛津辯論社主席,再到經曆票選進入議會、競選戰勝強手出任倫敦市長,約翰遜算得上是一路“根正苗紅”。
二者的政見也迥然不同。約翰遜信奉自由主義,他力主英國退歐的原因之一是擺脫歐盟的束縛,和其他國家自由地簽訂貿易協議。他還歡迎移民,聲稱將取消英國移民的人數限制。
對於約翰遜和特朗普“掛鉤”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頭發,英國媒體也予以駁斥。他們說,特朗普的發型是花幾百美元精心打造出來的,約翰遜則是真正的“free style”(自由發揮)。
而“free style”可能也正是約翰遜的最大魅力之一。比如他在不久前的競選演說上突然掏出一條鹹魚,開始講述一位漁民受制於歐盟的官僚規定而苦不堪言的悲慘故事。
事後雖然被指出他所說的那個漁民居住的島嶼根本不屬於歐盟或者英國,但他揮舞着鹹魚喊着為什麼要規定寄每條魚都必須附帶“塑料冰枕”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最初做記者時就深諳“標題黨”之道,甚至因為過火地杜撰他人引言而被開除,可見這位新晉英國首相從來都懂得如何博人眼球。
但和特朗普不同的是,約翰遜並不會因為被“揭短”而惱羞成怒。他在倫敦奧運會期間參加空中滑行宣傳活動,因機器故障被掛在半空,還被眾多記者“圍觀”,只能尷尬地問:“可不可以給我個梯子?”BBC在做他的紀錄片的時候特地用大屏幕全方位回放這段“黑曆史”,他的反應是被“出洋相”的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在他就任英國首相前夜的電視采訪中,約翰遜非常直率地說:“幹這行你得臉皮厚。”
但英美兩位首腦有一個相似之處幾乎無從反駁,那就是他們的“嘴炮”功力。
約翰遜的言辭出位曾經惹了不少禍。最近的這次是因為他曾經立下的“flag”被啪啪打臉。他曾經說:“我當英國首相的難度高於在火星上發現貓王或者我下輩子變成橄欖。”但對於從小立誌當“世界之王”的約翰遜來說,這種打臉他應該是喜聞樂見吧。
唐寧街99天
其實,西方領導人多多少少都會立一些“flag”。就拿約翰遜的前任——梅姨來說吧,她一上台就非常堅定地說“退歐就是退歐”,結果卻一拖再拖,梅姨說這話過去了三年多,最後賠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英國退歐還是沒能實現。
這種情形看起來有些慘烈,而約翰遜的境地很可能也好不到哪兒去。
梅姨上台的時候就被形容為“強硬”(tough),約翰遜的宣言更“絕”,他說,不管能不能和歐盟達成協議,英國99天之後(10月31日)都要退歐,沒有“如果”和“但是”!
約翰遜還對退歐公投以來就異常分裂的保守黨黨員說,我們正經曆前所未有的危機,要團結一致,要麼做要麼死!(do or die)。
這些話很符合約翰遜善於鼓舞人心的言辭特質。這也是為什麼在選舉中很多保守黨議員認為他能給黨內帶來缺席已久的樂觀情緒。一句話——很燃!
但實際情況呢?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首先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英國和歐盟重新達成協議的希望渺茫。要知道,梅姨和歐盟可是談了將近兩年才達成了現在這份協議的。
當然,現有協議的大部分條款都可以保持不變,關鍵是所謂的“愛爾蘭後盾計劃”。這個計劃旨在避免英國退歐後愛爾蘭和北愛爾蘭間增設硬邊境,為此要讓英國先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內,直至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案。
英國的硬退歐派們認為,這相當於讓英國當歐盟的附屬國,處處受制還沒有話語權。約翰遜當初也是因此辭去了外交大臣一職,競選時則明確表示要廢除這一計劃。
但歐盟的態度是:堅決不答應。歐盟最初定下與英國談判的三大底線就是:分手費、保障雙方移民權益、愛爾蘭邊境問題。如今第三個問題談不妥,雙方只能僵着。
要是僵到最後,英國10月31日無協議退歐,約翰遜的承諾也算是實現了。但問題是,約翰遜和無協議退歐之間還隔着一個英國議會。
英國議會早在梅姨在位的時候就投票表決要避免無協議退歐,後來還在新任首相人選出爐前又投了一次票,堵上了新首相通過解散議會強行退歐的“後路”。
約翰遜唯有提前舉行大選,如果運氣好,選進議會的都是“自己人”,他就可以順利和歐盟“一刀兩斷”。但大選這事兒真不好說。2017年的梅姨就是前車之鑒——前一秒還民調支持率直追撒切爾夫人,後一秒就盡失議會所有優勢席位。
別忘了,還有保守黨內留歐派的不滿以及反對黨的虎視眈眈。所以有評論說,約翰遜可能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英國首相。
一邊是“鐵齒銅牙”堅決不讓步的歐盟,一邊是嚴防死守杜絕“無協議退歐”、對於具體協議又無法達成一致的議會,不管怎麼看,10月31日之前,約翰遜在唐寧街10號的這99天都會是非常“刺激”。
又一只“黑天鵝”?
同樣感到刺激的可能還有投資者。自2016年退歐公投以來,任何退歐相關的消息都牽動着英鎊的“神經”,如今還加上了英國政局的動蕩。
到了最近幾個月,從約翰遜可能成為新任首相風聲傳出以來,英鎊就一路跌不停,英鎊/美元現在正向着1.23俯衝。這並不是市場對於約翰遜有什麼“偏見”,而是他強硬退歐派代表的身份所蘊藏的風險實在令人擔憂。
從他雷厲風行地內閣大洗牌,部長全部換上退歐派人士來看,他的退歐理念非常之“硬核”也是“實錘”了。而市場唯恐由此衍生的英國無協議退歐結局,因為那將意味着英歐邊境以及貿易商業往來陷入混亂,即便形勢穩定下來,雙方關稅和貿易壁壘的提升也是無可避免。
另一方面,如果英國真的提前舉行大選,導致反對黨工黨或支持退歐的黨派成為執政黨,英鎊也會大跌。
但也並非沒有其他的可能。讓我們來看看幾種能讓英鎊“起死回生”的局面。
一種是約翰遜成功說服歐盟,達成更有利於英國的協議。或者約翰遜頂着引起自己同盟不滿的壓力對歐盟作出讓步,達成協議,然後再想辦法讓議會通過。約翰遜的偶像——丘吉爾有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種是英國無協議退歐,然後迅速與其它國家達成貿易協議。在約翰遜當選前就有消息稱,他就任後會盡快前往美國商談雙方貿易協議,打開與別國進行貿易協定的大門。如能實現,約翰遜執行自己讓英國更開放的夢想,也許會為英國經濟打開新的出路。
同時,除了退歐事宜,約翰遜還承諾減稅,並增加公共開支,這些措施在正常情況下都是刺激經濟的良方。就像約翰遜老爸說的:“雪橇狗不是為了聖誕節而生,約翰遜也不是為了退歐當首相,讓我們以觀後效。”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次比較特朗普和約翰遜,特朗普當選是金融市場的一只“黑天鵝”,而如今約翰遜的當選還只能算是一只沒成型的天鵝寶寶,長成黑天鵝或是白天鵝,還需要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