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当中的这句卷首语,道出了谁都逃不开的历史周期律。英国虽然在18和19世纪傲视群雄,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地理位置原因,都没有捞到好处,元气大伤。反而是美国,孤悬海外,基本没有受到欧洲战场的牵连,反而是为战争双方提供武器装备,自己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75%的黄金都已经被埋在了纽约美联储银行地下金库当中,美国也在经济、军事和科技三方面,远远的超过了其它老牌发达国家,全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在英国霸权的时代下,牛顿创造了金本位制度;在美国霸权的时代下,哈利·怀特创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经济学领域,牛顿远没有达到凯恩斯的成就;但就影响国际货币秩序的角度来讲,牛顿的作用超过了凯恩斯。布雷顿森林体系又叫做“怀特计划”,与之对应的,还有蜚声一时的“凯恩斯计划”。前者的根本目标是用美元来替代英镑,使之与黄金直接挂钩,将英镑提出国际货币的序列;后者的目的是为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削弱美元的影响力,并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但由于历经二战的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严重衰退,而英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最终凯恩斯计划在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面前流产。
抛开历史的偏见,现在我们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虽然两者均有私心,但就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来说,“凯恩斯计划”显得更加公平合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黄金与美元的比价固定,35美元可以永久兑换一盎司黄金,其它国家货币不可与黄金直接兑换,但可以设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然后通过兑换美元再兑换黄金的方式,与黄金间接挂钩。“凯恩斯计划”的核心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三年的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各国货币对应权重,然后融合出一种新的“世界货币”,以这一新式货币来替代黄金作为国际贸易的价值基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凯恩斯的计划更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只要各国货币的权重不定死,而是随着国家进出口数据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将是一个最公平的国际货币制度。反观怀特的计划,充满着自负与霸权者的傲慢,更要命的是,其不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无法保持长时期的稳定。
果然,在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所谓的美元危机,其实就是美元实际汇率大幅度贬值的现象,主要原因是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其操纵石油价格暴涨,令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最高的美国陷入石油短缺和贸易逆差,最终出现经济危机的局面。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也便不复存在,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也随之消失。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各国纷纷走向固定汇率制的反面——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而牙买加协议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承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也正是因为这份协议,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使得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低位大幅下降。
以上分析仅代表分析师观点,汇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分析由ATFX集团资深分析师Dean提供。ATFX不会为直接或间接使用或依赖此资料而可能引致的任何盈亏负责。)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