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台ChinaXiv昨日(9月22日)發布溯源結果,基於新的大數據分析方法所顯示,美國新冠零號病人大概率出現在2019年9月前後,而最早是羅德島州首例感染發生概率50%的日期為4月26日,遠早於美國官方公布的全美首例確診日期2020年1月20日。該數據發布後,隨即引起中美兩國多名專家關注。
最新大數據分析工作中,科研人員基於已公開數據,並且根據傳染病模型與統計方法,建立起最優化模型,對美國部分州與中國武漢市、浙江省等地的疫情起源時間進行推斷。該研究論文提到,結合數學模型和人工智慧技術對傳染病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傳染病流行的規律。按照目前來看,根據傳染病模型與數據進行疫情預測的研究占多宗,但是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建立數學模型“倒推”疫情變化的研究,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相對少見。
ChinaXiv所發布的論文提到,科研人員主要根據經典傳染病模型和統計方法,建立“模型與數據混合驅動的疫情傳播模型”,並且應用最小二乘估計和核密度估計方法得到模型參數。他們利用美國東北部12州每日公布的疫情數據,分別求出美國東北部這12州的初期疫情傳播模型所對應的參數。在此基礎上推斷出,它們各自的首例、50例和100例的感染時間及其對應的概率。
計算結果顯示,對於美國東北部的12州,新冠疫情首例感染發生大概率出現在2019年9月前後,最早是羅德島州首例感染發生概率50%的日期為2019年4月26日,最晚是特拉華州首例感染發生概率50%的日期為2019年11月30日,均早於美國官方公佈的全美首例確診日期2020年1月20日。
為能驗證這新方法是能被確實采用的,論文研究團隊更利用同一模型和中國的公開數據,推斷出中國武漢市和浙江省首例、50例和100例病例感染時間。武漢市首例感染發生概率50%的日期為2019年12月20日,浙江省首例感染發生概率50%的日期為2019年12月23日。據此推斷,中國新冠疫情大概率從2019年12月下旬開始流行,這一結論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本相符,證明該計算方法準確可靠。
研究論文中也表明,如果其他國家或地區疫情傳播初期檢測數據比較準確,可以利用該方法對疫情起源時間進行推斷,在給定概率意義下計算出首例和若幹例的感染時間。
中國展開大數據溯源調查之際,彭博社援引法國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 Institute)與老撾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報告,發現老撾北部石灰岩洞內的蝙蝠身上冠狀病毒,與造成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存在關鍵共通特點,疑似是新冠病毒的祖先,讓科學家認為更為接近找到新冠病毒的源頭。
彭博社提到,合作報告中指出,在來自老撾北部石灰岩洞穴中的數百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身上尋找到3種病毒,與新冠病毒棘狀蛋白質構造上的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s)密切吻合。新冠病毒棘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與人類ACE2受體(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結合,病毒才會進入細胞造成感染。
科學家們在17日時發表這篇研究報告,目前考量刊載在科學期刊《自然》上。這項研究結果稱,自然界中存在與新冠病毒的近親,包括在好幾種蹄鼻蝙蝠身上都有。研究發現,在中國南部與東南亞的蹄鼻蝙蝠密集群聚地區,每天可能約有1000只蝙蝠感染冠狀病毒。
研究的共同作者、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病原體發現部門主任馬克·埃洛伊特(Marc Eloit)表示,在老撾發現的3種病毒,分別是BANAL-52、BANAL-103、BANAL-236。埃洛伊特稱,它們是目前所知“最親近”新冠病毒的祖先,這些病毒可能促成新冠病毒的起源,而且可能在未來構成直接傳播給人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