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在周四(3月3日)已進入第8天,雙方談判未取得任何成果,戰火持續延燒,西方各國也陸續祭出制裁手段。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Sherman)表示,美國正在討論將俄羅斯從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踢出的可能性。
謝爾曼提及,美國正在研究將俄羅斯踢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可能性,但“這需要修改聯合國憲章,意味着極為複雜的程序,是否要朝這條道路走,還沒有決定”。對此,俄羅斯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強調,俄羅斯現在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剝奪俄羅斯此一地位的機制不存在。
謝爾曼發表上述言論之前,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舉,並要求莫斯科立即“無條件”撤軍。
自入侵開始以來,關於剝奪俄羅斯在聯合國地位的討論不斷升級,一些美國國會議員也呼籲將俄羅斯從安理會中除名,烏克蘭政府也一再敦促聯合國重新考慮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地位。
聯合國安理會此前也曾開會討論一項具有拘束力的決議案,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但因俄羅斯動用否決權而失敗。安理會無法對俄烏戰爭做出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決議,暴露出安理會多年來爭議不斷的一個問題,即擁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涉入國際衝突時,這個決策機制能否發揮它的功能。
根據1945年制定的聯合國憲章,在多數情況下禁止會員國動用武力,除非是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維護或恢複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授權,或是采取自衛行動。
但耶魯大學的曆史與法律教授莫恩(Samuel Moyn)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聯合國憲章的反戰立場,與賦予5個常任理事國否決權的作法並不一致,這也意味着,包含俄羅斯在內的強權國家,永遠不用承擔作為國際體系侵略者的罪名。
莫恩指出,聯合國憲章本身,讓禁止戰爭的國際規則形同虛設,但不只俄羅斯,美國多年來也一直讓自己不受這個國際規則的限制。莫恩表示,普京在入侵烏克蘭前,批評美國有部分軍事行動未獲得聯合國批準,這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美國介入南斯拉夫、伊拉克與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都未獲得安理會授權。
事實上,聯合國憲章明訂了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動用否決權的限制,在特定情況下,當成員國是爭端當事國時,不能動用否決權阻擋安理會的決議。
在俄羅斯否決安理會的決議草案後,挪威駐聯合國大使Mona Juul就暗示,俄羅斯的否決權可能違法。然而,常任理事國長期忽視這項條款,有部分是因為一旦動用這項條款,未來他們的否決權也可能被這個條款所限制,因此,無論是俄羅斯、中國、美國、英國或法國,長期以來都無意動用這項限制否決權的條款。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