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澳大利亞新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走馬上任,而他也快速地臨時宣布,選擇黃英賢就任新外交部長。就這樣,在多數政黨的優勢下,澳大利亞工黨當前正處於外交蜜月期,而作為新華裔外長的黃英賢,是否真的能重啟兩國關系,成為兩國民眾聚焦的重點。
據澳大利亞廣播新聞(ABC)提到,外交和安全問題在大選中顯得非常重要,這在阿爾巴尼斯政府中將顯得更加重要。澳美日印四方對話(QUAD)是最容易的部分,工黨左派對這一美國聯盟不讚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來源:澳大利亞廣播新聞)
“澳大利亞不再假裝我們不必在自家圈子的朋友、盟友和安保老大哥美國和我們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之間做出選擇。我們已經選擇了,莫里森政府在對美國的關系上加倍下注,對中國的立場更加強硬。工黨則確保在澳大利亞的安全問題上,各主要政黨之間沒有絲毫的分歧,”報道寫道。
報道繼續補充:“但這種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將在國防上花費更多,我們也將進入中國的視野。中國已把貿易作為一種武器,禁止澳大利亞的一些出口產品,而且將繼續這樣做。北京可能已厚着臉皮地祝賀阿爾巴尼斯,但澳大利亞仍然處於美國和中國之間大國競爭的十字路口。習近平的使命是讓中國回到全球權力的巔峰,而太平洋地區就是起點。所羅門群島的安全協議就是一記警鍾。而現在,中國的外交部長王毅已經開始了訪問太平洋島國之旅。”
據澳媒評論,這是對美國認為其勢力範圍的直接挑戰。王毅在阿爾巴尼斯政府上任第一周就給了堪培拉一個回馬槍,中國正在和更多的太平洋國家簽訂協議,這是對阿爾巴尼斯的決心的直接考驗。澳大利亞是該地區最大的援助國,但中國財力雄厚,正在建設基礎設施,提供投資,並簽署太平洋國家加入其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是21世紀的絲綢之路,會令中國向世界各個角落開放,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的影響力。
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國集團是一個民主集團,以對抗中國的壓力。但並非所有民主國家都是平等的,由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是四方會談夥伴,但一些人認為莫迪是一個獨裁者,他的印度民族主義對一直以來強有力的民主構成威脅。印度與俄羅斯關系密切,俄羅斯一直是其最大的武器供應商。印度和中國一樣,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投票中投了棄權票。
報道強調,世界是混亂的。沒有什麼道義上的確定性,只有道德上的選擇。當一個專制政權同時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家時,這些選擇就變得更加複雜。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孤立中國不會像孤立俄羅斯那樣容易。
工黨政府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2021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次內容廣泛的演講中,黃英賢闡述她的願景,那就是接受世界的現狀,並將它改變成更好的樣子。她希望向世界展示澳大利亞的當代面貌。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她的存在就說明了這一點。
她想把原住民和文化置於我們國家身份的中心,而這決定了我們外交政策的價值。東南亞將得到更多重視,援助也會增加,同時得到更多重視的還有太平洋地區。雖然工黨繼續保持莫里森政府的國防姿態,但對擂響戰鼓的談論將減少,外交政策的重點和優先事項將發生轉變。
氣候變化就是其中之一,工黨的減排政策現在與拜登的美國方向更加一致。阿爾巴尼斯已經表態,對於太平洋國家來說,氣候是最大的安全和經濟挑戰。但中國是個大問題。阿爾巴尼斯和黃英賢能否在不討好北京霸淩者的情況下修補兩國關系?
報道認為,在阿爾巴尼斯的蜜月期中,可能會有一個與中國重啟關系的時刻。至少,政府可能能夠重新與北京方面進行溝通。但是,向世界展示澳大利亞更為善良、友好的一面,不會令北京動搖。而在國內,中國問題將是一個戰場。
彼得·達頓領導的反對黨,似乎很有可能將圍繞安全問題建立其重返權力的途徑。是的,兩黨對中國威脅有共識,但達頓會把工黨的任何軟弱跡象視為背叛。安全是口號,外交是耳語。
對阿爾巴尼斯和黃英賢來說,正確處理安全、國防和外交的關系將是至關重要的。在莫里森的領導下,國防部長達頓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外交被放置在後排位置。阿爾巴尼斯立即讓黃英賢宣誓就職。
報道稱:“澳大利亞新政府還沒有國防部長,不管是誰,肯定不會有這位外交部長的履曆和影響力。阿爾巴尼斯在指出中國挑釁時堅持照着劇本來。正如他提醒我們的那樣,改變的是中國,而不是澳大利亞。他說的沒錯,中國變了。它不再韜光養晦,北京認為中國的時代已經到來。甚至美國軍方人士也承認,中國已經改變了力量的平衡,並很可能贏得一場區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