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五(11月11日),中国宣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缩短入境隔离期至“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缩短密切接触者隔离期、调整风险区划分、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等。受这一消息提振,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香港主要股指领涨亚洲市场。
中国放宽防控限制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在中国放松了一些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后,从石油到大豆到贵金属等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求复苏的希望。
放宽的限制包括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入境旅客的隔离时间缩短两天,以及取消对航空公司携带感染乘客的熔断机制。
在中国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重大修正之后,几乎所有主要商品的价格都走高。铜、贵金属和从玉米到小麦的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上涨。
(图源:彭博社)
布伦特原油期货最高触及96.92美元/桶,涨幅约达3.5%,延续了前一交易日1.1%的涨幅;美国WTI原油一度向上触及90美元/桶,日内大涨约4.5%,前一交易日上涨0.8%。
(美国WI原油30分钟走势图,来源:FX168)
“石油交易商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石油市场的关键是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及政府动态清零立场的进一步边际积极变化,”SPI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Stephen Innes说。
中国放松限制加强了始于华尔街的反弹,在美国通胀放缓后,风险资产上涨。市场将该数据解读为美联储可能放缓其激进的加息计划的信号。最近几天,美元的一项指标已从2022年的高点大幅下跌,扶助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
“从根本上说,中国重启经济的能力越强,对全球增长预期的积极影响就越大,”Romco Group交易主管Keith Wildie表示。“但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通缩压力的输出国,如果我们看到这种通缩压力重新回到全球经济中,那么它对大宗商品价格和总体资产市场的积极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会异常显著。”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交易的贱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锌价飙升6.4%,铝价上涨3.8%。在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创下一个月来最大盘中涨幅。
投资者一直在密切关注北京方面将放松限制性政策的迹象。由于与疫情相关的流动管制,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受阻,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一项指标已从2022年的高点大幅下跌。
不过,市场上的一些人并不那么乐观。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驻新加坡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尽管规则的放松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考虑到中国可能会继续推行“动态清零”政策,油价上涨看起来像是反应过度。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创下逾7年最大两周涨幅 FOMO情绪开始蔓延
全球的股市逆转正变得更加极端,因为交易员们押注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动态清零”政策。
周五,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关键转变,缩短了检疫隔离时间,取消了航班熔断,此举引发了乐观情绪,帮助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录得7年多来最大两周涨幅。
在这些限制措施扼杀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之后,交易员们正在抓住哪怕是可能刺激长期上涨的最微小的放松迹象。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一个以长时间震荡交易后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而闻名的市场中,风险很高,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错过这样的收益可能代价高昂。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的投资组合经理Sat Duhra表示:“随着我们接近年底,这种波动可能会继续存在,尽管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真正的转变。”他补充说,“亚洲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反弹似乎也有一种真正的‘FOMO(错失恐惧症)’感。”
这种波动在周五的交易中体现得很明显,恒生指数创下3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全线上涨。由于中国政府加大了财政援助力度,包括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提供560亿美元的新资金,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股价出现了两位数的上涨。
一些券商的开户和融资融券业务出现了大幅增长。盛宝资本市场(Saxo Capital Markets)表示,11月第一周,港股的保证金贷款较前一季增加了一倍。香港最大的券商之一耀才证券(Bright Smart Securities)本周初的开户数量增加了25%。
期权数据也显示市场基调更为看涨。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过去20天,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看涨期权的平均成交量比看跌期权高出约三分之一。周五,该指数交投最活跃的合约之一是将于3月30日到期的看涨期权,其押注该指数将较周五收盘上涨约36%。
空头回补以及对受益于重启的板块、科技股和地产股的买入加剧了股市的波动,恒生中国指数的10天已实现波动幅度超过了全球基准。
随着悲观情绪转变为乐观情绪,人民币汇率也从严格管理的交易区间的一端剧烈波动到另一端,这是前所未有的。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飙升1.2%至7.0989,离岸人民币上涨 0.71%,报7.1018元,创约一个月来新高。
在经历了今年大部分时间的最差表现后,香港股市成为本月全球表现最好的股指。恒生中国指数从10月的低点反弹了19%,将今年的跌幅收窄至29%,不过在彭博社追踪的92个全球基准指数中,该指数仍是跌幅最大的指数之一。
(图源:彭博社)
估值和低仓位被认为是买入的主要原因,但投资者仍对虚假的黎明持谨慎态度。香港基准的恒生指数正接近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市净率,而内地的沪深300指数则接近疫情初期以来的最低预期市盈率。
积极型基金经理发现,要想保持观望尤其困难,这可能使他们在过去两年抛售了大量所持股票后,容易受到表现逊于基准的影响。中国内地和香港合计占MSCI亚太指数权重的五分之一左右。
美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师Winnie Wu表示:“在可能出现的年底反弹中,许多投资者可能会感受到压力,要求他们减少减持头寸,这将使本轮反弹自我强化。”她表示,在美国银行最近举行的中国会议上,接受调查的投资者中,约有60%表示,“重新开放”是促使他们对中国“更加乐观”的最重要因素。
法国巴黎银行的能源转型基金(Energy Transition Fund)联席经理Edward Lees表示,在二十大之后,该基金以“有吸引力的”估值买入了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类股。自今年年初以来,该基金对中国的投资增加了一倍。
当然,新冠感染病例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死灰复燃,降低了人们对“动态清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预期。由于中国仍然没有提供何时完全结束“动态清零”政策的指导,波动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abrdn公司亚洲股票投资经理Xin-Yao Ng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抛售中国股市,我们认为短期内中国股市将继续波动。”但“在当前节点下,过度押注中国股市下跌是有风险的。”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发布:隔离期缩短、次密接不再判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周四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要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发布了这二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密切接触者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等等。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
相关阅读:重大变化!二十条措施发布后 中国多省市调整防疫、官方:严禁随意静默管理、封校停课
周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其中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