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切换

FX168财经网>政经>正文

中国病毒学专家:降级新冠疫情管理逐渐具备流行病学条件

文 / TIER 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近日,中国多地调整优化防疫政策,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政策的“松绑”趋势引发了公众对新冠肺炎防控管理级别的讨论。中国病毒学家常荣山表示,对新冠疫情采取乙类管理的流行病学条件逐渐具备,但脆弱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等社会治理准备仍待提高。

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表示,中国可能最快于明年1月将新冠病毒的管理级别,从现行最高级别的甲类传染病降级到较不严格的乙类传染病。

《每日经济新闻》12月6日报道称,新冠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基于对病源、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认识,2020年1月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对新冠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中国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受访时表示,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毒株传播性强、致死率低已有丰富数据支持,但如果考虑降低新冠的管理标准,民众特别是脆弱人群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是否扎实,管理标准调整后社会资源能否合理分配,以及公众“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要。

根据常荣山的理解,甲类管理和乙类管理标准截然不同,分别是前置和后置的传染病防治。甲类管理以强制为主,比如,根据《传染病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通过常态化检测,筛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并通过限制其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范围力求实现“动态清零”,把新冠疫情的苗头在疫区内彻底“扑灭”,然后解除封锁。这就是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举措,也是对新冠疫情进行甲类管控的对应产物。

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以主动为主,主要由公众主动接受检测,防控目标不是“扑灭”疫情而是防止乙类传染病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报道指出,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与轻症患者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调整管理级别的风险逐渐降低。今年以来多位公共卫生学专家已经公开呼吁探讨新冠可持续的防控模式,主要由于病毒株的致病力减弱,在全国已经完成基础免疫的条件下,按乙类管理的条件正逐渐成熟。

不过,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742.6万人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65.8%和40.37%。其余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既是发展成新冠重症的高危人群,也是调低新冠肺炎管理标准的潜在问题。

连日来,中国多地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密集调整,包括取消严格的核酸码检验,减少核酸频次,缩小高风险划定范围,符合条件的密接和特殊情况的确诊病例居家等措施。

11月30日和12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接连两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并强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也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防控措施。

据第一财经12月4日报道,自2020年初开始实施的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正在松绑。对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当前的防控措施,也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一位传染病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传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病力。”

这位专家指出,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一般归为甲类或者乙类甲级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会归为乙类;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一般归为丙类。

但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临床特点也逐步被认知,众多科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其传染性逐步增强,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也因此,其管理级别又必须要重新考量。

从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特征来看,上述传染病专家表示,很多地方显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病死率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按照甲类管理显然不符合科学,所以,新冠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在今年8月接受专访时曾表示,被官方归类为乙类传染病、但按规格较高的甲类管理的新冠肺炎,未来在合适、不造成严重损害时,将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极目新闻报导,李兰娟在8月20日播出的影音专访时说,新冠肺炎并不是甲类传染病,而是乙类传染病,只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今后当它“不造成严重损害”的时候,相信以后慢慢地会回归到乙类传染病管理。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资讯,下载FX168财经APP

相关文章

48小时/周排行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