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衛生工作者表示,隨着中國首都北京抗擊迅速蔓延的新冠疫情,北京的醫療用品即將耗盡,在當局取消大流行限制之際,這給有限的資源帶來了壓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四(12月8日)報道,為新冠患者指定的診所正迅速人滿為患,在這座擁有2200萬人口的城市,一些醫院已開始定量配給布洛芬和撲熱息痛。多家藥店的工作人員告訴《金融時報》,北京新冠疫情爆發的中心朝陽區的居民,已經清空了藥店貨架上的退燒藥和快速抗原檢測產品。
(截圖自金融時報)
一位林姓北京居民說:“我們有一個孩子發高燒,但所有的藥店都沒有布洛芬了。”“它來得太快了,我們沒有時間準備。”
《金融時報》稱,就在中國領導人開始放松“動態清零”防疫措施之際,北京正面臨首次新冠疫情大爆發。中國國務院周三正式允許對無症狀和輕症患者進行家庭隔離,這表明中國的封鎖體系、國營設施的強制隔離、大規模檢測和接觸者追蹤未能遏制疫情的擴散。
《金融時報》本周披露的新模型顯示,未來幾個月,該國可能會有多達100萬人死於“冬季浪潮”。
預計將有數千萬中國人在下個月的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回家,這增加了病毒從大城市中心傳播到沒有保護措施的農村的風險。
在中國14億人口中,大多數人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他們接種的是中國國產疫苗。與采用信使RNA技術的外國疫苗相比,中國國產疫苗的保護效果較差。
周四晚上,朝陽各處的藥店門口都排起了長隊,北京人都在搶購醫療用品。“如果你在排隊買退燒藥——布洛芬——我們沒有,”一名藥劑師對着在接近零度的溫度下排隊的人群喊道。
北京的急診科已經報告稱新冠患者開始湧入,該市正試圖通過94家指定的診所和醫院分流這些患者。全國頂級醫療機構之一的北京協和醫院已將其員工健身房改造成透析中心,為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晚期腎病患者提供服務。
北京一名醫生說:“發燒門診簡直一團糟。”他建議病人呆在家里,不要去醫院。當地媒體也報道了這一消息,當局試圖為重症患者保留該市有限的醫院床位。
一名了解其中一家發燒診所情況的人士表示,診所人滿為患,醫生也越來越少。“醫院正從其他科室派醫生到發熱門診輪班,”這位知情人士說。“每個人都連續工作24小時,休息24小時,然後再回來換一班。”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去年的一項研究警告稱,首都沒有為這種新冠疫情做好準備。該研究發現,北京約有500名專門治療發燒的醫生,而這一數字“太低”。
周四,該市報告了4338例新冠肺炎病例。這一數字低於周二的總數,但隨着檢測速度放緩,居民轉向在家進行快速檢測,而這些數據並不包括在該市的病例記錄中。
在北京民航總醫院,進入發燒門診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停車場。“我們已經等了兩個小時了,”一名發燒的人說。
28歲的馬漢(音譯)說,他妻子周一發燒後,他依靠朋友找到了藥物和抗原檢測試劑盒。“我看了所有的配送平台——美團、餓了麼、京東——他們要麼沒有庫存,要麼無法在當天發貨。”
在今年大範圍的封鎖期間,中國其他城市的居民一直在囤積資源。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表示,突然放松限制意味着該市超負荷工作的醫生很快就會面臨激增的新冠患者。
這位醫生說:“我們醫院這些天幾乎無法正常運作。”
“太多陽性了!”
隨着管控放開,一些民眾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他們的病毒檢測呈陽性,而在此前很多中國人以陽性為恥。
據路透社報道,微博上的一篇帖子說:“我知道新冠現在沒有那麼‘可怕’,但它仍然具有傳染性並且會造成傷害。”“帶給我們內心的恐懼無法輕易消散。”
“太多陽性了!”另一微博用戶說。
一些分析人士和醫學專家表示,中國沒有做好應對感染病例激增的準備,部分原因是弱勢群體、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低,以及中國脆弱的醫療體系。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周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它(中國)可能必須為拖延接受‘與新冠共存’的方法付出代價。”
野村表示,中國的感染率僅為0.13%左右,“遠遠達不到群體免疫所需的水平”。
中國疾控中心前官員馮子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表示,在疫情穩定之前,中國60%的人口可能會在第一波大規模疫情中被感染。
馮子健說道:“最終,大約80%-90%的人會被感染。”
中國目前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死亡人數為5235人,僅占14億人口的一小部分,按全球標準衡量極低。一些專家警告稱,如果退出防疫政策過於倉促,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1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