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多年來,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需求似乎無法滿足。中國飲酒者對澳大利亞的酒體厚重的紅葡萄酒非常熱衷,許多葡萄園都用顏色較深的葡萄取代了白葡萄。葡萄酒廠甚至重新開始使用軟木塞,而不是方便的螺旋蓋,因為中國消費者喜歡傳統的軟木塞。
但2020年4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呼籲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中國政府對此非常憤怒,譴責這是“政治遊戲”,目的是為新冠疫情推卸責任。作為回應,中國施加了壓倒性的經濟壓力,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了懲罰性關稅。第一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葡萄酒銷售暴跌了97%。
今年對紅酒的需求甚至更少了。農民們面臨着一個選擇,是以巨額虧損出售葡萄,還是將成本降至最低而不收割葡萄。像Mauro Travaglione這樣的葡萄種植者甚至質疑他們家族企業的未來。
自關稅生效以來,Travaglione在阿德萊德外的Riverland地區擁有130英畝的農場,沒有生產過任何批發紅酒。去年,他把自己的紅葡萄賣給了其他酒莊,他覺得自己很幸運,盡管他只能勉強收回成本。
“每天都在掙紮,” Travaglione說。自他的父母1966年在南澳大利亞州的農村小鎮Waikerie買了一個小果園後,他的家人就一直住在那里。“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是否值得繼續下去?”
近幾個月來,中國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種更溫和的方式,這讓人們更加樂觀地認為,中澳貿易關系可能會改善。一個月後,外交部長Penny Wong成為四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高級外交官,雙方同意就貿易問題開始對話。
但在澳大利亞要求對新冠疫情進行調查後不久,中國商務部就澳大利亞是否低價向市場傾銷葡萄酒展開了調查。2021年3月,中國對銷量低於2升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了高達218%的5年關稅。
懲罰措施並未就此結束。這些關稅不包括在中國裝瓶的大袋紅葡萄酒,但澳大利亞農民表示,他們的貨物在中國港口停留了幾個月,無法通關。中國還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其他商品,如煤炭、大麥、棉花和龍蝦。
中國從澳大利亞葡萄酒的最大買家(占出口的40%)降至第23位,低於瑞典和菲律賓等國。對於一個在2015年兩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後重新調整了優先事項的行業來說,這是毀滅性的。
據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wine Australia)稱,由於在中國購買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中,約95%是紅葡萄酒,河地的農民在過去十年里增加了1600英畝的赤霞珠、設拉子和梅洛葡萄,盡管葡萄種植的總面積有所萎縮。
“我們被中國誘惑了,”南澳大利亞州議會議員Tim Whetstone說,他代表着該國最大的葡萄產區Riverland。他估計,今年該地區一半的紅葡萄將無法收獲銷售。“我們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中國這個籃子里,結果它卻反過來咬了我們一口。”
經營農場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容易出現繁榮或蕭條的周期。但種植葡萄已經融入了Travaglione的血液。他出生在意大利的釀酒世家,父母於上世紀50年代來到澳大利亞,他一直希望孩子們有一天能接管家里的農場。
但現在,55歲的Travaglione正在重新考慮,這是否是他想讓孩子們過上的生活。關稅並不是唯一的挑戰。一個常見的大雨季淹沒了附近的墨累河,水分增加了作物疾病的風險。化肥成本、海運集裝箱等業務費用也較高。
最近,他得知鄰居正在將財產掛牌出售。Travaglione說,退出這個行業也很艱難,很多葡萄園都在出售,但沒有買家。他說:“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兩到三年,很多種植者就會退出,直接離開,這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