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在實施了三年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後,中國重新開放後的複蘇勢頭已經減弱,這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令人擔憂的發展。
令人擔憂的是,全球經濟可能正在失去最後一條可能得到支撐的主要支柱。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重新開放被認為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另一輪通脹壓力。不過,現在美國的通貨膨脹正在穩步緩解,金融市場的大部分注意力轉向了國內外經濟疲軟的前景。
周三,在外匯市場上,中國離岸人民幣和在岸人民幣走弱,兌美元雙雙跌破7大關,今年以來首次接近這一水平。大宗商品方面,銅和石油價格周三分別從前一交易日的下跌中回升,此前中國公布的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引發了對需求的質疑,導致原油價格下跌,收於去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周二公布的4月份數據顯示,中國工業產出和零售銷售不及預期,而周三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房價增長放緩。麥格理(Macquarie)的全球外匯和利率策略師Thierry Wizman說,現在中國重新開始的複蘇似乎正在逐漸消失,“這對全球經濟有更廣泛的影響。”
“人們懷疑美國複蘇的可持續性,擔心美國可能陷入衰退。歐洲也存在疑慮,盡管程度較輕。因此,人們仍然希望中國能夠接過全球複蘇的火炬,並幫助減輕全球經濟衰退的程度,”Wizman周三在電話中表示。但現在,“人們可能擔心全球經濟的每一個主要中心都將放緩,任何全球經濟衰退都可能更加明顯。”
在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中,Wizman和麥格理的其他策略師寫道,在中國公布了一系列糟糕的經濟數據後,“最近幾天,對中國經濟複蘇的複雜擔憂一直困擾着交易員”。
對中國經濟反彈溢出效應的樂觀情緒顯然已經消退,對這個亞洲國家的負面情緒“也削弱了美國以外的經濟表現將比美國國內更強勁的觀點,”策略師們寫道。這“可能是美元自上周以來普遍上升的一個關鍵原因,而這也拖累了歐元、英鎊、日元、澳元和加元。”
周三,衡量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表現的ICE美元指數上升0.4%,至103,延續了自5月4日以來的上升軌跡。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達了對達成債務上限協議的信心,美國三大股指和多數國債收益率在午後交易中均走高。
法國興業銀行的Kit Juckes表示,如果人民幣是煤礦里的金絲雀,那麼美元的反彈可能還會繼續下去。他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元兌人民幣升至7以上背後更廣泛的問題是,這是反映了市場對中國數據的“失望”,“還是對美元的需求更強”,後者將意味着“美元的反彈幅度大於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