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香港《南華早報》周二(7月4日)最新報道,外國外交官和專家表示,中國和美國必須盡快恢複軍事對話,以重建信任。缺乏信任已成為亞太地區國家的主要擔憂。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任內負責亞洲事務的美國最高外交官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ussel)表示,中美之間的安全僵局已成為影響地區穩定和複蘇的“最黑暗的烏雲”。
拉塞爾在北京參加世界和平論壇(World Peace Forum)的一個小組討論時對學者和外交官表示:“我(在北京)聽到的關於‘某個國家’的說法,與我在華盛頓聽到的非常相似。”
拉塞爾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PI)負責國際安全和外交事務的副總裁。
在日益加劇的戰略競爭中,中美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國際法,尋求霸權,危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以及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拉塞爾說道:“這表明,美國和中國已成為相互懷疑、日益敵對的國家。每個政府都認為自己在保護現狀和合法權利。但由於對方政府的行為受到幹擾,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法的、防禦性的。”
拉塞爾表示,如果沒有對話、信任和透明度,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系將陷入惡性循環,對方的戰略意圖將受到質疑,引發鄰國的深切擔憂。
他警告稱,盡管雙方都不希望發生衝突,但危機很可能導致衝突。
兩周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對北京進行訪問,緩解了一些雙邊敵意。
上周,五角大樓表示,今年2月從阿拉斯加穿越美國大陸到達東海岸的中國氣球沒有收集任何情報信息。
中國政府周一宣布,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將於周四訪華,此舉可能進一步緩解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系。
外交人士和觀察人士表示,盡管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最新的高層互動被廣泛認為是積極的,但兩軍之間缺乏高層對話仍令人深感擔憂。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Peter Tan)表示,布林肯對北京的訪問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進展”,在該地區引發了“一些謹慎的樂觀情緒”。
陳海泉補充稱,然而,雙方應該“保持開放和有效的溝通渠道……無論這些渠道和平台是在公共領域進行的,還是關起門來進行的”,“對話是建立相互理解和彌合分歧的基礎”。
陳海泉指出,即使他們的分歧無法在一夜之間解決,大國“也有責任保持穩定的關系,並相互妥協”。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的數據顯示,去年亞洲和大洋洲國家的武裝力量支出總額為5750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2.7%,比十年前增長45%。
拉塞爾說,華盛頓和北京應該“嘗試一切手段”來減少雙方的信任缺乏,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是找到讓軍官相互了解以減少誤解的方法。
自從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夏天訪問台灣以來,中美軍方之間的對話一直處於暫停狀態。據報道,在訪問北京期間,布林肯試圖說服中方重啟高層軍事交流,但未能成功。
拉塞爾說道:“這些是勇士,他們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但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出現錯誤、誤解或誤判,最終導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