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本周,美國財長耶倫對中國進行訪問,有專家指出,耶倫此行對中美接觸“至關重要”。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Eswar Prasad表示,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對中國的訪問對於確保兩國繼續對話至關重要。
Prasad周五在CNBC的節目中表示:“關鍵因素體現在珍妮特·耶倫的訪問中,那就是雙方繼續在技術層面進行對話,但也在非常高層的政策層面對話。”
自2018年特朗普時代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近年來急劇加劇。如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在繼續,美國指責中國在其領空放飛間諜氣球,以及兩國爭奪科技霸主地位。
在此背景下,耶倫本周四抵達北京,開始為期四天的訪問。
美國財政部說,她將於周五下午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此前她曾與前副總理劉鶴和前央行行長易綱會面。
在她訪問中國的幾周前,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訪問了北京,這是中美兩國在幾個月的緊張關系之後舉行的首次高層會晤。
“損害控制真的是關鍵,”Prasad告訴CNBC,並補充說,中國官員可以處理反華言論,只要不轉化為可能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敵對行動。
“中國官員非常了解美國的選舉周期,他們認識到,隨着2024年11月的臨近,華盛頓的反華言論可能會變得更加激烈,”他說,“我認為,希望是他們能夠避開任何他們認為對中國有敵意的進一步行動。”
Matthews Asia的投資策略師Andy Rothman表示,今年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少了一些對抗性”。他指出,未來兩國可能會有更好的合作、接觸和信任。
Rothman周五對CNBC說:“中美關系不會好轉……但我認為,在過去幾個月里,事故失控演變成危機的風險已經降低了很多。”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第二季度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令人失望,這加劇了人們對新冠疫情後經濟反彈可能弱於預期的擔憂。
中國政府堅稱,中國經濟增長仍有望達到5%左右的目標,但華爾街銀行一直在下調對中國GDP的預期,理由是未來經濟將出現動蕩。
Prasad說,中國經濟正處於“危險關頭”。
他強調,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投資和政府支出等國內增長來源已經減弱,並可能繼續保持疲軟。
這位經濟學家補充稱:“給美中關系降溫肯定會對國內經濟活動有所幫助,至少有助於避免信心進一步下降。”
Prasad說:“兩國需要把地緣政治和經濟問題‘區分開’,以便兩國關系取得進展。”
Rothman預計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並表示國內需求驅動的經濟和消費主導的複蘇已經開始。
不過,他同意美國投資者將繼續對中國保持“非常、非常謹慎”的態度,兩國關系在2024年底之前不太可能出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