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目前每五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以上失業。政府將主要責任歸咎於求職者本身,認為他們的期望值過高。
中國領導人鼓勵年輕人挺起脊梁,接受苦難。如果找不到理想工作,建議年輕人去工廠一線或中國農村扶貧。
然而,政府的指導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顯得毫無實質性內容。他們成長在經濟繁榮的年代,被灌輸中國強大、西方衰落,相信機遇無限等待。
華爾街日報稱,隨着城鎮青年失業率在六月份達到創紀錄的21.3%,這些年輕人的就業挫折對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夢構成了新的挑戰。
(圖源:華爾街日報)
對於預計在2023年畢業的1160萬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在聽從國家號召努力學習後,重回父輩從事的體力勞動,顯然缺乏吸引力。
在合肥市,23歲的大學畢業生劉星宇(音)對老一代批評年輕人太挑剔感到不滿。她認為老一代不了解他們,因此他們的意見對年輕人並不重要。最近,她辭去了大學畢業幾個月後的第一份工作,加入了失業的隊伍。
問題並不在於中國缺少工作崗位,實際上有很多工作機會。然而,中國經濟的疲軟未能創造足夠多高技能、高薪的工作,而這恰恰是許多大學生所追求的。
近年來,中國對私營部門進行了打壓,對科技和其他公司進行了嚴格的監管,對就業市場沒有帶來太多幫助。
許多年輕人感到失望,開始選擇完全退出就業市場,“躺平”。中國媒體最近刊登了一些關於年輕“漂泊者”的文章,他們在全國各地流動,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仍然希望工作的人中,有些已經對私營企業厭倦,參加中國公務員考試的人數激增,希望在中國的官僚機構找到一份低薪但穩定的工作。
中國16至24歲年輕人的真實失業率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還要高。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丹丹估計,如果計算上數百萬未找到工作的青年人,3月份的真實青年失業率可能達到46.5%,而官方數據當月的失業率不到20%。
目前,年輕失業者的情緒顯得冷漠多於憤怒,尤其是因為他們仍然能依賴父母的支持。
從長遠來看,數百萬失業者面臨的風險是,他們將失去習近平所需的雄心壯誌,掙紮於社會邊緣,成為共產黨的潛在威脅。
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許多人推遲了結婚和生育,加劇了人口問題。一些學者警告說,中國將出現一個依賴父母生活的"新窮人"階層,他們可能會破壞社會穩定。
最近,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習近平相當重視失業問題。他表示,中國人的工作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一些年輕人尋求更多的靈活性。
在合肥的招聘會上,許多應屆畢業生依然感到焦慮。雖然許多公司發布了各種辦公室職位的廣告,但由於競爭激烈,企業可能會十分挑剔。
當地一家知名連鎖餐廳的招聘人員對一位年輕人說:“兄弟,你可能不合適。”
而另一邊,一家幫助求職者在工廠找工作的招聘中心卻幾乎無人問津。招聘中心的員工說,許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都不願意在流水線上工作,盡管這類工作的工資可能與初級白領的工資一樣高,甚至更高。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大學畢業生發布了自己穿着畢業禮服面朝下躺着的擺拍,主打萎靡不振。還有人把自己的處境比作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個著名人物孔乙己,孔乙己自詡為知識分子,找不到體面工作後,只好小偷小摸。
總體而言,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失業率僅為5.2%。然而,由於中國經濟前景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年輕人受到的衝擊更大。其中一些問題因政府行為而加劇。
與今年第一季相比,中國第二季GDP僅增長了0.8%,這一不景氣的增長率表明,受累於沉重的債務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勢頭受阻。許多公司沒有投資於能為大學畢業生創造新工作的項目,而是專注於償還債務。政府打擊了傳統上大量雇用年輕人的行業,如技術和房地產。
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卻在持續增加,導致年輕人所追求的工作與現有工作之間的不匹配。在過去三年中,超2800萬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約占新增城市勞動力供應的三分之二。
(圖源:華爾街日報)
年輕人的期望與現有工作之間的不匹配造成了一系列問題。據智聯招聘的研究發現,今年有四分之一的中國畢業生在科技領域求職,是第二大領域的兩倍多,盡管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已經進行了裁員。與此同時,政府報告指出,制造業等藍領工作和家政服務等低薪服務業的工人缺口最大,但大學畢業生不太願意接受這些工作。
智聯的研究還發現,高薪領域的工作相對較少,這導致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必須與研究生競爭,而公司往往傾向於雇傭後者。
對於那些找到工作的人來說,工作環境可能非常艱苦。中國的科技公司以每周六天、每天工作12小時而聞名。在國有企業,一些員工甚至必須在日常工作之餘學習習近平思想。
在合肥的一些應屆畢業生表示,他們希望在工作生活中獲得更大的獨立性,例如,有人夢想成為攝影師,但穩定的工作可能更有利於養家糊口。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青年失業問題,並努力采取一些措施,如擴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並為雇用應屆畢業生的公司提供補貼以及為創辦公司的畢業生提供特別貸款。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完全解決招聘困境,因為許多公司仍然受到經濟問題的阻礙。
此外,政府宣揚在工廠工作和在農村勞作的好處,並鼓勵畢業生樹立所謂的 "正確就業觀"。這與許多年輕人和家長希望擁有更舒適工作和生活的願望形成鮮明對比。
有些大學畢業生在面對就業不確定性時感到迷茫,像劉星宇就是其中之一。她本科學習通信工程,認為這是一個實用的選擇,可以獲得穩定的工作。畢業後,她找到了一份手機銷售的工作,但在疫情期間,這份工作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讓她對自己的專業選擇感到懷疑。
她最初認為這份工作會很穩定,但當她被公司給出的低薪機會時,她決定辭職,覺得這份工作對她來說並不值得。她現在計劃準備公務員考試,希望能夠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綜上所述,年輕人面臨着就業與期望不匹配的問題,政府正在努力解決失業問題,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做出權衡和選擇,以尋求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職業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