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兩國關系的不確定性的增加和對強迫勞動的擔憂,美國創紀錄的時裝公司不再將中國列為其首要供應商,據彭博。
根據美國時尚產業協會(USFIA)和特拉華大學時尚與服裝研究副教授Sheng Lu的一項最新調查,約 61% 的服裝零售業首席執行官,已不再將中國作為主要供應商,高於大流行前的 30%。近 80% 的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減少從中國的采購。
報告稱,這些公司主要轉向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度。
USFIA主席茱莉亞·休斯在報告中寫道:"美國國會中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團結一致的少數幾個問題之一,就是他們對中國威脅的關注。多元化似乎是概括時尚產業如何應對新一輪經濟和外交不確定性的恰當方式"。
對美國時裝零售商來說,與中國 "脫鉤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幾十年來,他們一直依賴中國進行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中國還擁有機械設備和熟練的勞動力,可以生產某些在其他服裝生產國難以找到的針法、面料和款式。
但由於擔心中美關系惡化,以及《維吾爾族強制勞動保護法》(禁止從中國新疆地區進口商品)的實施,今年以來,零售商紛紛在其他地方尋找供應商基地。
棉花產品尤其受到關注,因為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產棉區之一。在 2023 年,管理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風險,是繼通貨膨脹和經濟前景之後的第二大商業挑戰。
USFIA的報告發現,以價值衡量,今年前五個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服裝下降了18.3%,而2019年則下降了30%。中國僅占美國棉花進口量的10%,為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從中國以外的五大亞洲供應商,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柬埔寨的服裝進口量在同期達到了44.3%的新高。
雖然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服裝公司正在國內生產,但許多公司正在進行近岸外包。報告顯示,墨西哥、危地馬拉和尼加拉瓜進入了今年的十大時裝供應商名單。
報告是根據 2023 年 4 月至 6 月對 30 家美國主要時裝公司高管的調查得出的,其中大多數公司的員工人數超過 1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