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三(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年度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跌势,原因是需求低迷拖累了经济。
以下是分析师对中国通胀数据的评论:
澳新银行(上海)高级中国策略师XING ZHAOPENG:
“CPI和PPI同比均降至负值,证实了经济通缩。唯一的亮点是,由于夏季的季节性旅游,核心CPI反弹至0.8%,但我担心这可能缺乏可持续性。鉴于去年的基数仍然很高,今年下半年CPI很难出现明显反弹。预计将在0附近徘徊。操纵货币政策将会很困难。政治局会议呼吁稳定人民币汇率,这将与货币宽松相冲突。”
东吴证券(北京)首席宏观分析师TAO CHUAN: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CPI第五次同比下降。这主要受到食品项目环比和同比下降的拖累。亮点是服务业,环比转为正值( 0.8%)。”
“随着去库存和信贷扩张,我们预计PPI和CPI将在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中国在7月政治局会议后推出了密集的刺激措施,这需要时间来见证。央行可能会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再降息10个基点。目前,经济正在从底部复苏,我相信数据触底不会太久。”
华侨银行(新加坡)利率策略师FRANCES CHEUNG:
“市场需要看到中国政府出台更多可行的支持措施,以保持乐观。尽管有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但重点在财政方面。否则,就需要经济数据来显示经济增长有所改善,而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改善。”
上海证券(上海)首席经济学家HU YUEXIAO:
“正如预期的那样,7月份CPI降至负值。我们曾预测第三季度CPI和PPI为负值。然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缩,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周期性的低迷。相反,这主要是统计意义上的收缩——猪肉价格等关键指标由于结构性变化而保持低位,而大宗商品价格也由于非经济原因而疲软。CPI和PPI为今年晚些时候降息和降准开辟了空间,这可能会使资本市场受益。”
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ZHIWEI ZHANG:
“CPI和PPI都处于通缩区间。由于内需不振,经济势头继续减弱。目前还不清楚最近宣布的政策能否很快扭转经济势头。CPI的通缩可能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压力,迫使其考虑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来缓解挑战。”
三菱日联银行(中国)上海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MARCO SUN:
“消费者通胀同比受到去年大流行以及封锁后消费者支出反弹和被压抑的需求的影响。此外,今年7月CPI同比下降也受到宏观经济复苏步伐不确定性的影响。”
“我预计中国将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这样的货币宽松可能有助于促进供给侧的复苏,稳定需求侧。”
银科投资控股(香港)首席经济学家XIA CHUN:
“较低的通胀数据反映了内地需求疲软,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看到,在新冠封锁解除后,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在中国大陆,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那就是报复性存款。通货紧缩将持续6个月至12个月。但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的通货紧缩非常严重,而且在过去20年的一半时间里持续存在。”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
“尽管总体CPI和PPI显示通缩,但压力并不大,因为它主要是由食品、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推动的。对中国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在2023年剩下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以两种速度增长,尤其是在房地产问题再次出现的情况下。这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反弹速度慢于预期,不足以提供疲软的全球需求,提振大宗商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