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這可能是其它國家在通脹、中國卻在通縮的原因!北京能做些什麼?

文 / TIER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7月份的數據無疑表明:中國目前顯然正面臨通縮威脅。CPI和PPI自2020年以來首次同時同比下滑,加劇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健康狀況的擔憂。考慮到世界上許多其他地區的通脹壓力,中國物價正在下跌的消息可能有些令人不安。但造成中國問題的獨特因素是根深蒂固的,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並不容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8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較上年同期下降,這表明隨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減弱,通縮壓力顯現。

具體數據表明,中國7月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降。中國7月PPI同比下降4.4%,比預期略差,為連續第10個月下跌。這是自2020年11月以來,CPI和PPI首次同時同比下滑。

(圖片來源:彭博社)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已陷入通縮,CPI出現兩年多來的首次收縮,這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重振消費之際面臨挑戰的最明顯指標之一。

為什麼其他國家在通貨膨脹 中國卻在通貨緊縮?

美國彭博社撰文分析稱,新冠疫情大流行後,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重新開放,通貨膨脹率飆升,政府補貼有時會刺激被壓抑的需求。

今年年初,一些經濟學家預測中國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中國後來結束對新冠病毒的控制。但事實並非如此。

彭博社指出,中國消費者支出增長依然低迷,而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打擊了信心,使人們不願購買大件商品,並影響家具和家電的價格。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加上中國政府長期控制電力行業,能源價格也一直在下滑。汽車制造商之間的價格戰也加劇通縮壓力。與此同時,企業也在降價,以減少它們在疫情期間積累的過剩庫存。

不過,價格並沒有全面下跌。自新冠大流行限制措施結束以來,旅遊和餐館等服務支出激增,這些部門的價格繼續上升。

文章稱,乍一看,更便宜的價格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這些消費者會開始花錢。當大量商品的價格持續下跌時,人們開始認為最好推遲購買家電等昂貴商品,因為他們認為價格會繼續下跌。這進一步抑制了經濟活動,進而迫使企業降低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通常意味着收入減少或失業,從而導致支出減少,陷入危險的螺旋式下降。

通貨緊縮有什麼後果?

價格下跌通常會導致收入和利潤下滑,從而促使公司抑制投資和招聘。通貨緊縮還會提高經濟中的“實際”利率水平,或通脹調整後的利率水平。企業貸款服務成本的上升降低了他們的投資能力,這反過來又抑制需求,引發更多的通貨緊縮。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債務通縮”可能引發經濟衰退或蕭條,因為人們會拖欠貸款,銀行也會受到損害。以日本為例,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物價下跌導致長期的經濟停滯,而這種停滯仍然困擾着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仍在處理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

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政策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促使該央行今年對貨幣政策進行新的調整。

這種通貨緊縮會持續多久?

彭博社稱,食品和能源價格的重挫在很大程度上造成7月份數據的下行壓力,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今年剩餘時間里,這些價格對經濟增長的拖累將會減弱。

自2022年10月以來,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的通縮時間更長。即便如此,7月份的數據也比上月略有改善,表明生產者價格有所企穩。

總的來說,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十年來一直處於低位,經濟學家們認為,高家庭儲蓄率和高投資導致工業產能快速增長是原因。

北京能做些什麼?

彭博社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降息或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問題在於,中國央行面臨着幾個制約因素,比如人民幣走軟,以及債務水平已經很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

考慮到金融壓力,財政支持——刺激措施——也一直相當溫和,這意味着中國政府不像過去那樣傾向於依賴大規模支出措施,而是轉向有針對性的戰略。

此外,中國中央政府也鼓勵地方當局想辦法讓人們花錢。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