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目前中國經濟的關鍵問題可能可以歸結為家庭財務狀況,而同樣重要的是,普通公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受到了極大的動搖。
中國存在嚴重的債務和生產率問題,特別是在國有和地方政府部門,這種情況多年來一直存在。出口正在下降,私人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實際上保持得相對較好。當前經濟放緩真正值得注意的新現象是,消費者價格、消費、服務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異常疲軟。
家庭消費和冒險意願的降低也會以有害的、自我強化的方式破壞經濟的其他部分,譬如直接消費和間接投資。家庭借貸(主要是通過抵押貸款)長期以來一直幫助資金短缺的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擺脫困境。
一些分析人士說,中國家庭債務(主要是抵押貸款債務)在過去10年里迅速增長,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目前已接近美國2009年之前的水平。但二者有一個關鍵的不同之處,現在的美國和中國並沒有面臨抵押貸款拖欠的浪潮。美國家庭正在迅速償還抵押貸款債務,總體上財政緊縮。
風險厭惡情緒的上升有很多原因,但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幾項關鍵政策可能是原因之一,尤其是3年的“新冠清零”政策,損害了服務業的就業引擎,打擊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杠杆作用,迫使開發商推遲向家庭交付“預售”房屋。
中國家庭實際上是中國經濟的關鍵,也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巨大貸款人。2021年中國售出的房屋中約有90%是“預售”的,開發商向家庭出售了尚未建成的公寓的使用權。從本質上講,中國家庭拿出付息的抵押貸款,然後把這些現金無息地交給房地產開發商,換取當時還不存在的公寓。房地產開發商反過來通過購買土地進行開發來充實地方政府的金庫。
如果購房者離開,銀行仍然可以追討其他資產。當恒大等財務緊張的大型開發商在2021年開始拖欠家庭債務時,買家的回應是放棄市場,償還債務。2023年上半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餘額實際上減少了人民幣2000億元。
更糟糕的是,住房危機發生之際,中國經濟的關鍵就業引擎服務業已經受到“新冠清零”政策和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平台經濟的打擊的威脅。據一些人估計,互聯網平台經濟約占城市就業崗位的四分之一。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服務業一直是中國就業崗位淨增長的全部來源,直到2020年,服務業吸收了大部分高學曆畢業生,但在2020年至2022年間,服務業淨減少了1200萬個就業崗位。強勁的出口幫助掩蓋了一段時間的裂縫,但隨着中國最終在2023年初重新開放,新冠疫情時期的出口繁榮正在逆轉。
進入2023年第二季度時,中國的服務業和建築業嚴重受損,制造業引擎面臨熄火的威脅。就業市場一直在努力尋找立足點,而創紀錄的新大學畢業生已將青年失業率推高至20%以上。
受到重創的就業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已經轉化為普遍的悲觀情緒,家庭的儲蓄水平遠高於疫情前,並對進一步增加消費或購房深表懷疑。
中國央行對城市銀行儲戶進行的一項長期調查發現,約58%的受訪者表示,第二季度傾向於增加儲蓄存款,這一比例略低於2022年12月的62%,但自2019年中期以來上升了近15個百分點。只有24.5%的人傾向於刺激消費。
研究咨詢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數據顯示,中國儲蓄存款的實際增長率也很高:按年率計算,三個月的增長率超過15%。相比之下,疫情前的平均增速約為10%。
中國經濟仍在增長,有工作的人的收入也在增加。但只要中國仍陷在開發商失敗、房價下跌和家庭不安的負反饋循環中,就很難阻止經濟下滑。悲觀預期可能進而導致儲蓄進一步增加,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從而引發金融體系更大的問題。
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中國政府可能需要調整資產負債表,向家庭進行大規模財政轉移,或者間接救助房地產開發商,改變一些激進的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