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對中國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長預測,稱中國的複蘇正在“失去動力”,並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疲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周三(10月18日)發布的一份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預計今年和明年將分別增長5%和4.2%,低於該組織4月份預測的5.2%和4.5%。
報告稱:“在中國,經濟複蘇正在失去動力,4月至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進入收縮區間,房地產行業狀況進一步走弱。”
該報告預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調整將在短期內“引發房地產開發商更大的財務壓力和更嚴重的資產質量惡化”。
報告補充說,這可能導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25年將相對於基準下降1.6%,而世界GDP將相對於基準下降0.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太地區2023年的展望更為光明,稱其為“今年最具活力的地區”。
該機構維持此前對該地區2023年增長4.6%的預測,並表示該地區的經濟活動有望在今年為全球增長貢獻約三分之二。
不過,IMF預計亞太地區明年的增長將放緩至4.2%。IMF預計,由於中國的結構性放緩和許多其他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放緩給該地區帶來壓力,中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3.9%,為除2020年之外的過去20年最低水平。
反通脹是亞洲的一個亮點,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預計將在明年年底前恢複到各自央行的通脹目標水平。
它說:“這讓亞洲走在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前面,總體而言,亞洲至少要到2025年才會看到通脹回到目標水平。”
然而,IMF補充稱,該地區的央行應防止過早放松貨幣政策。
IMF稱:“央行應該貫徹政策,確保通脹長期保持在適當的目標水平。由於緊縮的貨幣環境可能給金融穩定帶來壓力,因此加強金融監管、對系統性風險進行警惕監控以及實現解決框架現代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