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本周中國公布的三季度GDP意外強勁,令中國今年5%的官方目標實現更為可能,不過經濟學家警告稱,房地產危機仍是一個嚴重拖累。
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並降低了在2023年底之前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但目前的房地產危機仍是一個嚴重拖累,給明年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由於消費者支出強勁,周三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超出預期,但數據顯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幾個月將面臨艱難處境,因為政府穩定房地產行業和避免通縮的努力收效甚微。
中國面臨經濟挑戰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存在,美國收緊對先進技術的限制,歐洲則在調查中國在電動汽車出口領域的主導地位。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5%。
一旦與受疫情封鎖影響的2022年的同比時期過去,消費者在零售服務方面的支出對總體國內增長的提振將會消退。這意味着中國領導人將需要考慮政策支持,以使經濟增長持續到明年。
“實現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沒有太大壓力,”美林全球研究部門大中華區經濟學家Miao Ouyang說。雖然今年3月設定的這一目標在今年早些時候曾受到質疑,但政府官員周三表示,他們現在“非常有信心”經濟將實現這一目標。
“現在提供的任何政策支持都不會影響今年的增長,”Ouyang說,並補充說,短期內可能進一步放松的政策將影響到2024年上半年的增長評估。
消費者提振
周三數據中最大的驚喜來自零售銷售。數據顯示,與全國範圍內實施疫情限制的2022年相比,上個月從餐館、酒類到汽車的所有支出都有所複蘇。中國失業率降至5%,家庭儲蓄率也有所下降,這表明勞動力市場趨緊正在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這使得7月至9月的GDP較2022年增長4.9%,較上一季度增長1.3%,導致花旗集團和野村控股等投資銀行上調了對2023年的經濟預測。
“中國的GDP增長強勁,”花旗的經濟學家寫道,“或許是對周期性觸底的最有力確認。”數據公布後,他們將今年的增長預期從5%上調至5.3%。
隨着華盛頓和北京越來越多地以競爭的方式看待經濟增長,中國政府的經濟團隊可能會松一口氣。中國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長率為5.3%,高於美國4.1%的普遍預期。
由於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的表現超過了今年早些時候形成的預期,世界也應該感受到提振。
悲觀持續
不過,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令經濟學家對明年的前景感到悲觀。這主要是因為市場懷疑,中國能否找到足夠大的增長領域來抵消房地產建設萎縮帶來的拖累。加上相關行業,房地產被認為占GDP的20%。
“房地產是主要擔憂,”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arry Hu說。他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7%。“在經曆了兩年多的下跌之後,我傾向於認為明年的拖累將會減少。但我可能是錯的。即使我是對的,道路也會崎嶇不平。”
周三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房地產投資同比萎縮9.1%,降幅大於今年前8個月。房地產投資是經濟活動的主要推動力。與此同時,中國上月底全面放寬大城市的首付要求。
中國家庭似乎對買房持謹慎態度,因為開發商的流動性持續緊縮,令他們擔心房屋能否完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即將出現違約就是一個例子。家庭也對房地產價格感到悲觀,因此將他們的儲蓄從住房轉移到銀行存款。
雖然包括電動汽車、微芯片制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內的行業表現良好,但“我們不太相信經濟能如此迅速地結束對房地產的依賴,”East Asia Econ的經濟學家Paul Cavey說。企業和家庭資金轉向定期存款,再加上他所說的“持續的數據不一致”,使他不相信消費會複蘇。
房地產市場問題引發的另一個警告信號是,中國的平減指數(衡量經濟整體價格的指標)連續第二個季度為負。根據彭博社基於官方數據的計算,這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經濟學家表示,指數下跌是需求疲軟的一個跡象,而疲軟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低迷造成的。
對房地產行業的悲觀情緒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月將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4.2%的原因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補充說,中國的房地產危機需要中國官員做出“有力”的回應,以恢複信心。
更多支持
政府可能會提供更多支持。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今年將進一步下調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上周表示,將考慮修改一項法律,允許其提前分配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地方政府債券配額。經濟學家們說,此舉給了北京在今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靈活性。
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預計,今年可能會分配至多人民幣5,000億元(合684億美元)的未使用債券配額。北京方面已暗示計劃重新開發城市地區,並利用債券發行幫助地方政府減輕債務負擔。
以Xiangrong Yu為首的花旗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未來政策力度可能會加大,尤其是明年年初,重點是舊村重建、地方債務解決和財政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