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中國調查富士康意在傳遞一信息!?美媒:對中國來說,欺淩蘋果供應商可能會適得其反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華爾街日報》周一(10月30日)撰文稱,中國對蘋果(Apple)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的意外調查,可能意在傳遞一個信息。富士康是iPhone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但實際上,蘋果及其供應商實際收到的信息可能對中國弊大於利。

(截圖自華爾街日報)

富士康上周證實,中國有關部門已對其子公司展開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富士康的正式名稱是鴻海精密。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制造商,長期以來與中國保持着友好關系,也是中國最大的雇主之一。

目前公開的細節很少。但一些分析人士猜測,這些調查可能是北京方面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即對富士康在印度和其他制造業中心(而非中國)大舉多元化的做法表示不滿。

另一種可能是,這是針對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的警告,他已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了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台灣選舉。台灣的親中民進黨目前執掌着台灣的領導人職位,而包括郭台銘在內的對中國更友好的獨立候選人有分裂反對派選票的風險。

但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此舉很可能會加快而不是減緩代工制造商及其客戶(如蘋果)在中國以外的多元化努力。這表明,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至少對企業而言)標誌的政策可預測性,已經受到嚴重侵蝕。蘋果和中國或多或少是一起成長起來的,它們的關系成為美中經濟夥伴關系的基石,一度被稱為“Chimerica”。如果蘋果及其供應商在中國都不安全,那麼很少有人會感到安全。

中國仍然是全球電子制造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中,美國約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機是從中國進口的。但這一比例在2021年幾乎達到了85%。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降低風險”的呼籲,促使蘋果等跨國公司積極將其在中國的投資分散到印度和越南。關鍵的轉折點似乎是2018年開始的特朗普時代對中國的關稅和技術限制,2022年中國嚴厲的疫情封鎖措施,以及烏克蘭戰爭的爆發,這引發了人們對未來台灣周圍發生類似衝突的擔憂。

高盛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富士康在中國的投資在2010年代初大幅增長後,自2018年以來已大幅放緩。富士康計劃到明年將其在印度的iPhone產量提高到每年2000萬部左右,這將相當於2022年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在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中,美國進口的智能手機中約有5.3%來自印度,而去年這一比例僅為0.8%。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印度銷售的智能手機中,約98%是印度本土制造的。

需要明確的是,最終組裝只是整個電子制造設備的一小部分,而中國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已經向價值鏈的上遊移動,以制造更先進的部件。這是中國對印度和東南亞的電子產品出口迅速增長的一個關鍵原因。

但是,對中國一些最大的外國制造商采取強硬措施仍可能產生影響——部分原因是這些公司放慢多元化步伐的動機會受到影響。在越南和印度建設新工廠並不便宜:FactSet的數據顯示,富士康在2021年和2022年的總資本支出超過1000億新台幣,相當於31億美元,比2015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約60%。

根據高盛的數據,全球電子制造服務業的平均投資資本回報率已從2018年的12%降至9%,部分原因可能是一些新地點的工廠回報率較低,這些工廠需要時間才能達到規模和盈利能力。

因此,電子產品制造商有明確的經濟動機,只要在中國的投資回報在此期間不會受到重大打擊,他們就不會為了維持利潤而過快地離開中國。但如果富士康等公司最終被處以巨額罰款,或者陷入代價高昂的政治或安全困境,它們可能會加速撤離中國。

文章最後總結道,無論如何,隨着2023年初進入中國的外國投資自由落體式下滑,中國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進一步削弱信心。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