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經濟學人經濟新秩序報道的第六篇。
經濟一體化可以保障和平的想法,是陳舊的、純跟着感覺走的,也是大錯特錯的。經濟學家諾曼·安格爾在 1910 年出版的一本通俗讀物中認為,大國衝突是不合理的,因為 “現代金融的複雜性使得紐約依賴倫敦,倫敦依賴巴黎,巴黎依賴柏林,其程度超過了曆史上的任何時候”。
一個世紀後,西歐類似的一廂情願,助長了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的建設。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戰爭沒有贏家。但這並沒有阻止歐洲在 1914 年挖掘戰壕,也沒有阻止俄羅斯軍隊在 2022 年攻入烏克蘭。
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資本流動、支付網絡和金融機構的分化可能是地緣政治所造成的,但對地緣政治的反作用卻微乎其微。單一的全球化金融體系既不是和平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和平的充分條件。
相關閱讀:經濟學人經濟新秩序報道之:推翻美元的鬥爭
從華盛頓到北京的官員們,可能會為失去的機會和聯系而感到遺憾,他們倒不必擔心自己正在加速世界末日的到來,然而,他們無疑正在使戰爭變得更加可行,同時使國家間的衝突意識正常化。
一個國家禁止外國投資 “戰略 “產業的世界,將在敵人(以及朋友)之間制造各種摩擦。這個世界正在到來:拜登總統試圖阻止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而日本卻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
企業在適應新一輪制裁的同時,自身也在建立金融防火牆。經濟一體化可能無法確保和平。但是,但隨着脫鉤的成本不斷增加,戰爭的邊際成本正在下降。
但這並不意味着戰爭的代價可以承受。要想了解金融市場會發生怎樣的動蕩,可以參考英國央行最新規定的壓力測試,”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突然固化,導致對經濟基本面的預期急劇惡化”,這是倫敦金融城需要模擬的戰爭場景的描述。
股票下跌,波動性爆炸,投資者爭相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不祥的是,大型主權財富基金開始拋售美國、英國和歐元區的國債。到第十天,一家中型對衝基金已經違約,”即使從中期來看,緊張局勢也沒有緩和的跡象”。
戰爭,有什麼好處?
如果人們熱議的一個戰爭催化劑——北京入侵台灣,美國反擊——成真,那麼金融體系的未來似乎更令人擔憂。與 1914 年和 20 世紀 30 年代一樣,主要交戰國的政府債券將面臨巨大壓力。對於美國國債來說,投資者希望降低風險,而美國國債又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因此美國國債將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但即便如此,由於預計在現有赤字基礎上國防開支將不斷膨脹,導致債券發行量大增,這很可能會使收益率飆升,價格暴跌。隨着本應安全的資產價格暴跌,各種金融機構都會開始風雨飄搖。
想想那些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初倒下的對衝基金和銀行吧。這一次,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機構倒閉的危險將成為現實。
股票市場也將自由落體。台灣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這些硬件對世界各地的公司都至關重要,對美國的科技巨頭更是如此。僅 “華麗七雄”(微軟、蘋果、英偉達、亞馬遜、Meta、Alphabet 和特斯拉)就占了MSCI全球股票最指數價值的六分之一以上。
中國一旦封鎖台灣,就可能切斷它們的供應鏈,導致股價暴跌。而這還沒有考慮到美國及盟國必將采取的貿易制裁、中國針鋒相對的回應以及對非軍事經濟產出的打擊。
有充分的理由,各路股東都會爭先恐後地湧向迅速縮小的退市大門。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世界金融體系還能以目前的全球化狀態生存下去。至於分裂到何種程度,將取決於華盛頓和北京決策者的好戰程度。他們很可能會加強跨境投資壁壘,以防止國內企業將資金投向可能使敵人致富的地方。
地緣政治集團之間的資本流動本已比全球化鼎盛時期少得多,但還會進一步枯竭。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支付。很容易想象,中國的銀行會被排除在SWIFT和美元清算之外,但考慮到為這種待遇所做的準備時間,很難想象這些措施會改變遊戲規則。
更大的影響將是迫使全球支付劃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從而加速中國CIPS網絡的發展。隨着時間的推移,印度出口開放源碼、類似於UPI系統的措施,可能會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受歡迎的替代方案。雖然現在看來這還有些遙遠。
至於美元的主導地位,前景將取決於衝突給美國留下的地位。前世界儲備貨幣英鎊在經曆了數十年的衰落後被拋棄,兩次全面戰爭摧毀了大英帝國,並使其背負一身債務。英國失去金融霸權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美國不發生類似的災難性事件,美元很難失去霸主地位。事實上,即使投資者出乎意料地拋售綠鈔(注,指美元),至少在中短期內會反向加強美國的金融地位。布魯金斯學會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指出,美國以美元計價的對外負債總額為 5100 億美元,而以其他貨幣計價的對外資產總額為 330 億美元。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元走軟將使負債不變,但資產更有價值。受到衝擊的將是美元債務的外國所有者。
這些變化都不會決定性地改變超級大國戰爭的進程。美國和中國面臨的誘惑是走得更遠一點,如果外國人繼續與敵國做生意,他們將受到二次制裁的威脅。實際上,這將迫使世界選擇一方,避開另一方。
這些措施似乎對美國特別有吸引力:由於美國的貨幣和銀行在國際金融中仍扮演着關鍵角色,許多國家將放棄與中國的經濟聯系。這些措施也將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最後一顆釘子,成為不結盟國家完全脫離美國軌道的最大誘因。
即使不發生戰爭災難,世界超級大國想把金融體系變成戰場的衝動也沒有減弱的跡象。但願如此。盡管存在缺陷,但今天的體系仍有許多值得推薦之處。不再只是少數西方國家可以享受國際金融帶來的增長利益,同時又能避免經常性的崩潰。
技術可以讓更多的國家加入進來,這是一個誘人的前景。
如果把世界劃分成一個個狹隘的集團,那將是多麼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