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美科學家:新冠病毒非源自實驗室、也非武漢海鮮市場 國外網友這麼說……

文 / Sarah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最近幾周,有報道稱新冠病毒來源於實驗室,這一說法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但一項關於病毒起源的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毒株是自然產生的。

根據首次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醫學》上的最新研究結果,一項證據分析表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構建的,也不是一種故意操縱的病毒”,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稱,“我們認為,任何基於實驗室的假設都是不可信的。”

作為該研究作者之一、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的羅伯特·加里( Robert Garry)告訴ABC新聞,“有很多推測和陰謀論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所以我們覺得很重要,讓團隊一起研究這個新冠狀病毒的證據,以確定我們可以找到的起源。”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博士支持這項研究結論,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這項研究幾乎沒有餘地去反駁新冠病毒的自然起源。”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不是人類創造的,因為它沒有任何“以前使用過的病毒主幹”。該研究稱,它可能是由蝙蝠體內發現的一種病毒和另一種病毒的重組引起的,這種病毒可能起源於穿山甲,也稱有鱗食蟻獸。

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與在蝙蝠體內發現的一種冠狀病毒有96%的相似度,但存在一定的變異,這可以解釋是什麼讓它如此具有強大的傳染性。

“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它們能夠獲得這種變異,然後變得更具致病性,”加里告訴ABC新聞。“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這種病毒如此容易傳播,並導致了這次大流行。”

根據加里的說法,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引發了流感大流行的爆發,但也有可能是一種不那麼嚴重的疾病在人群中傳播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然後才升級到這一步。

“我們不知道這些突變是最近發生的還是很久以前發生的,”加里告訴ABC新聞。“不可能說它實際上是觸發大流行的突變,但不管怎樣,它都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

雖然很多人認為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但加里說這也是一種誤解。

“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的分析,都指向了更早的起源,”加里說。“那里肯定有病例,但那不是病毒的起源。”

對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這項最新研究,我們可以看看外國網友的心聲:

網友FuturesTrader71:我認為沒有比這更能說明我們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以及影響他人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人……我們的命運都是相連的。它是一個小星球,無論種族、起源或宗教,我們都是一個整體。

網友pistolpete4211:我有一個問題。我想知道我們正在考慮采取什麼措施來防止這兩起事故的發生。

1. 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2. 病毒從發源地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網友Phil Greaves:

1)“with”和“from”的區別沒有被區別;2)新冠病毒來源不明,因此忽略了曆史性傳播和誤診的可能性;3)“實事求是”。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據Science Newsfrom網站本月早些時候的報道,根據3月17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去年在中國武漢出現的新冠狀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產物,自那以來它已經導致了大規模的新冠肺炎流行病。目前疫情已蔓延到200多個其他國家。

報道稱,對來自新冠病毒及相關病毒的公共基因組序列數據的分析發現,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是在實驗室制造或以其他方式設計的。

“通過比較已知冠狀病毒株的可用基因組序列數據,我們可以確定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過程,”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Kristian Andersen稱。

道指出,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可導致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首個已知的嚴重疾病出現在2003年中國SARS流行期間。第二次嚴重疾病爆發始於2012年沙特阿拉伯的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不久,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排序,並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這些數據。由此得到的基因組序列數據顯示,中國當局迅速發現了這種流行病,且由於在人群中出現了一次人傳人的情況。

科學家們分析了突刺蛋白的遺傳模板,突刺蛋白是病毒用來抓住和穿透人類和動物細胞外壁的外殼。更具體地說,他們把重點放在了穗蛋白的兩個重要特征上:受體結合域(RBD),一種抓住宿主細胞的抓鉤,和分裂位點,一種允許病毒打開並進入宿主細胞的分子開罐器。

科學家們發現,新冠病毒突變蛋白的RBD部分已經進化到能夠有效地瞄準人類細胞外部的一種分子特征,即ACE2,它是一種調節血壓的受體。事實上,該病毒的穗狀蛋白與人類細胞的結合是如此有效,以至於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是基因工程的產物。

這種自然進化的證據得到了新冠病毒主幹——其整體分子結構——數據的支持。如果有人想要制造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作為病原體,他們可能已經從一種已知會導致疾病的病毒的主幹中構建了這種病毒。但科學家們發現,新冠病病毒的主幹與已知的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大多與蝙蝠和穿山甲體內的相關病毒相似。

“該病毒的這兩個特征,即穗狀蛋白的RBD部分及其獨特的主幹的突變,排除了實驗室操作作為新冠狀病毒潛在起源的可能性,”Andersen說。

基於他們的基因組測序分析,Andersen和他的合作者得出結論,新冠病毒最可能的起源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在一種情況下,病毒通過自然選擇在非人類宿主中進化到目前的致病狀態,然後跳到人類身上。這就是以前冠狀病毒暴發的方式,即人類在直接接觸果子狸(SARS)和駱駝(MERS)後感染病毒。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新冠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非常相似,因此蝙蝠是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宿主。然而,沒有記錄在案的蝙蝠與人類直接傳播的病例,這表明蝙蝠與人類之間可能存在一種中間宿主。

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的突刺蛋白的兩個獨特特征——與細胞結合的RBD部分和打開病毒的分裂位點——在進入人類之前就已經進化到目前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人類被感染,當前的流行可能就會迅速出現,因為這種病毒已經進化出了使其具有致病性並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特征。

在另一種情況下,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從動物宿主跳到人類,然後在人類中進化到目前的致病性狀態。例如,一些來自穿山甲的冠狀病毒,亞洲和非洲發現的類似犰狳的哺乳動物,具有與新冠病毒非常相似的RBD結構。來自穿山甲的冠狀病毒可能已經直接或通過像果子狸或雪貂這樣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Andrew Rambaut警告說,目前很難知道哪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如果新冠病毒以目前的致病性形式從動物源進入人體,它將增加未來大爆發的可能性,因為導致疾病的病毒株仍可能在動物種群中傳播,並可能再次進入人體。非致病性冠狀病毒進入人群並進化出類似新冠病毒的特性的幾率較低。

校對:TIER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