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谷物直擊】中國國內缺料支撐豬群重建!美國玉米進口量衝擊供需平衡 分析師:糧食安全夾擊市場

文 / 秉斯克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正慢慢從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中複蘇過來,豬群重建促使大豆和玉米需求量激增。但鑒於國內缺乏谷物材料,美國玉米的進口量刷新曆史新高。分析師指出,中國市場對糧食安全的意識也正抬頭,目前已成為影響谷物進出口的關鍵因素。

隨着中國農作物需求旺盛,全球供應出現吃緊的現象,有利於美國農業公司表現優於標準普爾500指數,而利好看漲時期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中國頂級豬肉生產商正重建豬群,供應不平衡的局面,提振大貿易商購買、儲存、加工和運輸谷物和油籽。最大公開交易農作物處理商ADM即將發布財報,相信將能提供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更多見解。

鑒於市場供不應求,美國農業部北京辦公室數據顯示,持續的飼料需求和支持儲備的供應短缺問題,中國在2020-21年銷售年度的玉米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800萬噸。業內人士預測,玉米需求情況最早要到2021年末才能改變。

美國銀行分析師盧克·沃瑟(Luke Washer)指出,中國的工業經濟是自2011-14年以來最強勁時期,而他也稱ADM將是中國谷物市場周期的主要受益者,周期預計將持續數年甚至更長。

彭博社撰文寫道,大豆、小麥和玉米截至目前,已經升至多年來最高水平。大豆創下8年最高水平紀錄,其原因在於阿根廷的降雨減緩收成,寒冷的天氣推遲美國的生產,加拿大油菜籽種植面積的增加不足,但中國的強勁需求卻未停下腳步,使得緩解庫存的緊張程度未減。

美國嘉吉公司(Cargill Inc)表示,中國農產品的進口量到今年年末都可能保持強勁,但認為延長牛市周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農民每年都很快提高種植速度和數量,從而比其他大宗商品像是鋼鐵、需要開發的金屬等,都更快增加或恢複其供應量。

中國目前具備大量的小麥和大麥等主糧供應,但隨着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市場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已經進入全新的層面。但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中國沒有面臨糧食短缺的直接或長期威脅,市場和公眾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充滿着誤解。”

他繼續解釋道:“糧食安全從根本上來看,實際上是原材料品種的問題。中國無法生產足夠的飼料谷物,像是大豆,來支持我們龐大且快速增長的畜牧業,因此必須依靠進口。”

這也就是說,由於中國人民對肉類、蛋類和牛奶的需求增加,因此對傳統動物飼料,像是豆粕和玉米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第一季中國進口670萬噸玉米,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8%,小麥和大麥進口量也猛增130%,大豆進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長19%。

StoneX Group亞洲高級商品分析師達林·弗里德里希斯(Darin Friedrichs)也給出不同觀點稱,對於中國年輕群體來說,對待糧食安全的認知是完全不相同的。他們在更加繁榮的時代里成長,因此通常認為每頓飯都必須有肉類的存在,這造成市場供需出現一定的緊張氛圍。

弗里德里希斯也解釋說:“地緣政治也使得供需變得複雜,中國與美國關系惡化和新冠大流行引發的外部不確定性,促使中國更加警惕並加速自給自足的程序。另方面,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習慣高蛋白飲食。從長遠來看,如果要維持這種飲食文化的增長,中國最終還是需要依賴更多的高蛋白進口。”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