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四(4月2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支持經濟的行動對全球複蘇至關重要。他警告稱,持續放緩將產生重大溢出效應。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惡化之際,中國有采取措施提振增長的空間。
格奧爾基耶娃在海南省博鼇亞洲論壇的一段視頻講話中表示,政策支持可能包括“將重點轉向脆弱家庭以加強消費,這也可以通過引導經濟活動轉向低碳行業,幫助支持中國的氣候目標”。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房地產行業更強有力的政策努力也有助於確保經濟實現平衡複蘇。”
近日,包括瑞銀(UBS)、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巴克萊(Barclays)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d)在內的主要金融機構紛紛下調了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對中國政府5.5%左右的增長目標表示懷疑。
巴克萊周二將本已低於普遍預期的GDP預測值從4.5%下調至4.3%,美國銀行(BOA)則將今年的預測值從4.8%下調至4.2%。
野村證券(Nomura)周四將今年中國的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4.3%下調至3.9%,根據他們的基線估計,第二季度的增長率預計僅為1.8%。
周二,IMF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4.8%下調至4.4%。中國政府嚴格的“動態清零”戰略迫使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封鎖狀態,工廠生產中斷,公眾消費受到抑制。
投資研究公司Gavekal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在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的100個城市中,除13個城市外,其餘城市都受到了疫情防控的限制,控制力度正在加大。
根據政府數據,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長4.8%。盡管這一數據超出預期,但僅涵蓋了上海正在實施的封城措施的一小段時間。上海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和金融之都,當地居民曾抱怨食品短缺,並罕見地公開表達不滿。
全球供應鏈
悉尼科技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Tim Harcourt告訴半島電視台:“中國已經從一個發貨國轉變為一個購物國,重點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和投資。”
“考慮到環境因素,他們還需要放緩經濟增長。因此,最近的新冠疫情就做到了這一點。但由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着關鍵作用,世界經濟仍需警惕中國。”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支持經濟增長,向經濟釋放了約5300億元(約合820億美元)的流動性,低於市場預期。盡管近幾周有降息預期,但中國央行自1月以來一直維持利率不變,表明政策制定者仍對助長過度債務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