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一向最乐观的林毅夫突然忧心冲冲:去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就进入下滑周期 今年3月后更是“雪上加霜”

2022/05/26 07:53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一向乐观看待中国经济前景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发院名誉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如今也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忧。他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国内外双重新挑战。去年第3季以来,中国经济就进入下滑周期,今年3月后更是“雪上加霜”,疫情防控措施已影响到生产、投资、消费等各个方面,使经济全面放缓,中国今年要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更加困难。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周二(5月24日)发布林毅夫日前一场演讲的内容。林毅夫在演讲中先是重申一贯论点:中国在2035年以前还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每年还有6%的增长潜力。

但他话锋一转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著国内国外双重新挑战。国外方面,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上台后,延续了前总统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科技战,且变本加厉积极推动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以政治体制、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划界,试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进而在经济上让这些国家和中国脱钩。

此外,俄乌战争在今年2月底爆发后,已造成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导致中国进口成本增加,并影响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若干势力正试图将中国和俄罗斯绑在一起,以安全为由,推动欧洲与中国在经济、贸易上脱钩。

至于国内部分,林毅夫说,从2021年第3季以来,中国经济就出现较大的下滑,这一下滑趋势源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他表示,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中国经济仍处于这样一个下滑周期当中。今年3月以后,国内经济更可谓“雪上加霜”,深圳、广州、上海相继出现较严重的疫情爆发。为从严防控病毒,上海从3月以来基本上就一直处于封控状态,同时封控的城市还在增加,例如北京目前的防疫局势也呈现胶着。

林毅夫指出,疫情防控的举措必然影响到生产、投资、消费各个方面,使经济全面放缓,中国要实现今年5.5%的增长目标将更加困难。

他认为,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当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而导致预期转弱的原因,相当大的程度是因在平台治理、双碳目标、房地产行业整治、共同富裕等政策的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打击了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

但就当前而言,他指出,最紧急的挑战则是新冠疫情的防控。

林毅夫表示,由于疫情已经两年多,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官方一定要推出有效的政策来共度难关,如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一系列措施。否则“企业要是倒闭,失业会增加,再要恢复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此外,林毅夫也呼吁关注个人和家庭。他指出,这两年受疫情冲击,有些家庭的积蓄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不管线上或线下消费最近都出现“崩塌式下跌”。对此,他建议,在受封控的地方,给每个家庭发1000元,以支持这些地区的消费。

除上述救急措施,林毅夫指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发力,包括支持新基建,为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等等。如果能多方努力,并假定全国疫情5月底能实现“动态清零”,他相信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以下为林毅夫演讲全文

(来源: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作为《中国与西方》一书的主编之一,很高兴参加今天关于“全球经济的新观察、思辨与应对”主题研讨,并就中国经济的重大新挑战与应对谈谈我的看法。

近几年以来,我在各种场合反反复复地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快速发展是我国驾驭大变局的基础和关键,是我国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

同时,我也反反复复地讲,中国到2035年以前还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面对困难,只要利用好国内的各种有利条件,应该可以实现每年6%左右的增长。并且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每年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同样,只要利用好我国有利的条件,应该可以实现每年4%左右的增长。这样,到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时,我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应该可以达到美国的50%,经济总体规模可以达到美国的两倍。到那时,世界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稳定格局。

很高兴我的上述看法在国内外引起不少关注,也得到不少肯定和赞同。上述是我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看法。

今天,要重点谈的是中国经济当前的重大新挑战,以及怎么应对这些挑战。

当前经济面临国内国外双重新挑战

对于新挑战,我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讲。

先说国外,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上台以后,相比特朗普时的对华政策而言,换汤不换药,延续了贸易战、科技战,而且变本加厉积极推动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以政治体制、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划界,试图以此在政治上孤立中国,进而在经济上让这些国家和中国脱钩。

最新的行动则包括美、日、印、澳组成一个联盟,想打造亚洲版的北约,美国主导的北约则邀请了日本、韩国这些西太平洋的国家去参加他们的峰会。就在上周,拜登还在华盛顿举行东盟国家特别峰会,推动美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试图说服这些国家把供应链搬离中国。

除了美国对中国发动的遏制和孤立行动之外,俄乌战争从今年2月底爆发到现在已经80多天,短期之内的影响很明显,造成全球的石油天然气价格、粮食价格急剧上涨。美国、欧洲本来已经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俄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通货膨胀。

对中国而言,我国不仅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粮食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进口。除了油价、粮价之外,还有一些进口的矿产资源价格也在上涨。因此,俄乌战争对我国进口成本会增加,影响经济增长,这在短期是不可避免的。

从中长期来讲,经过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不信任和安全局势的紧张一时间注定难以消除。有些势力试图浑水摸鱼,把中国和俄国绑在一起,挑拨中国和欧洲的政治关系,以安全为由,推动欧洲与我国在经济、贸易上脱钩。

以上是国际环境中出现的重大新挑战。

再说国内。从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比较大的下滑,这一下滑趋势源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还处于这样一个下滑周期当中。

进入到今年3月份以后,国内经济可谓雪上加霜,因为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率非常高,一些地方,像深圳、广州、上海相继出现比较严重的爆发。为了从严防控病毒,实行动态清零,保护人民健康,上海从3月份以来基本上一直处于封控状态,同时,封控的城市还在增加,比如北京目前的防疫局势也呈现胶着。

疫情防控的举措必然影响到生产、投资、消费各个方面,使经济全面放缓,要实现今年5.5%的增长目标将更加困难。

我们该怎么应对国内国外的这些新挑战?

保持增长和开放应对国际挑战

对来自国外的挑战而言,美国冀图各国跟中国脱钩,让中国重回封闭经济,如果得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就不是2049、2050年,可能要延后很久,我们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而且,夜长梦多,会滋生更多新的挑战,这正是美国的如意算盘。

不过,面对美国的这种图谋,我们也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也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体,拥有世界第一大市场。贸易是双赢的,而且贸易当中的小经济体从中受益超过大经济体。美国也许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宁可为了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利益,但是欧盟、东盟和其他经济体如果跟随美国和中国脱钩,需要牺牲掉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他们只不过为美国维持霸权做嫁衣裳,得不偿失。

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在25%-30%之间,如果能保持这一贡献率,美国以外那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就业、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就不会轻易掉进美国的圈套,美国要其他国家和中国脱钩的图谋就难于实现,我国就会有更大的机会争取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

对于俄乌战争,我们也要继续坚持清晰坚定的国家立场,即我们希望和平,主张用外交解决争端,不愿意看到战争;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尊重每个国家领土的完整。当然,我们也必须尊重各个国家的安全需求。我们和欧洲国家没有地缘政治的矛盾,要避免落入美国和海外有些势力的圈套,影响到我国和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

总之,除了美国为了维持政治霸权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之外,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发展正是他们的发展机遇。所以,保持快速增长、扩大开放、倡导全球化既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国图谋和外部挑战的最好办法。

重树信心,守住重心,化解国内经济的挑战

从国内的经济挑战来讲,我们从去年以来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因为预期转弱以后,大家投资就没有信心,供给就会减少,供应链受到冲击,也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进一步传导就会带来就业下降,收入不增长,最终需求也会收缩。

所以,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

预期怎么转弱的呢?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政策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了一些政策执行中的合成谬误。比如平台治理、双碳目标、房地产行业整治、共同富裕,每一项都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改革、调控政策和发展方向,但在执行上,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执行,形成了合成谬误,打击了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而我们都知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比如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但是这个目标提出来以后要做好配套的解释工作,不要产生劫富济贫的误读,影响企业家投资和长期发展的信心。共同富裕的政策需要先把蛋糕做大,由先富带动后富,并设计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一些富豪的慈善捐赠。结果这项属于长期目标的政策,解释工作做得不及时,不充分。

在平台治理、房地产行业整治时提出,同样出现了组合谬误,影响了企业家的信心。

和重树信心一样重要,是坚定经济发展这一重心。去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定要把这项认识落实到位,在发展中解决国内国外的问题,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多。

新冠疫情的防控是当前最紧急的挑战

以上是中长期都会存在的挑战。就当前来讲,最紧急的挑战是新冠疫情的防控。

在疫情防控上,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对的,但在落实上要做到科学、有效,不能在落实当中滥用权力,层层加码。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有些地方打着疫情防控需要静态管理的旗号,不让农民下地。农民在农田开放的空间工作,远离人群,奥密克戎传播不了。农业与工业不同,农时一误就是一年,这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威胁社会稳定。所以,在落实防疫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原则,开动脑筋,因地制宜,而不是层层加码。层层加码本质上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各地在争取动态清零以后,要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由于疫情已经两年多,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状况下,一定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共度难关,像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有必要的。企业要是倒闭,失业会增加,再要恢复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同时,我们的救助也要关注个人和家庭,这两年受疫情冲击,有些家庭的积蓄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不管在线上或线下消费最近都出现崩塌式下跌。

针对这种情形,我和国发院的其他三位老师最近专门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在这些受封控的地方给每个家庭发1000块钱人民币,以支持他们的消费。这1000块钱人民币中可以有500块钱是消费券,针对所在地的中小微企业以某些行业为主,消费券就支持家庭在那些行业的消费;另外500块可以采用人民币现金,尤其是数字人民币,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推广数字人民币。

在上述救急措施之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发力,包括支持新基建,为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

我相信如果能这样多方努力,假定疫情能够在5月底全国实现动态清零,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我们在增长速度上不能低于美国,这是我国经济工作应该有的一条底线。我们必须努力保持增长,这样可以加强信心,其他国家也会对我们有信心,这是对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好办法。

编辑:夏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