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期間,中美周一同意努力穩定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關系,避免陷入衝突,增加民間交往,但並沒有宣布任何重大突破,據紐約時報和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布林肯握手,中國通常只在大會堂迎接國家元首。會談一開始,習近平先生就稱讚雙方在布林肯訪問期間就一些問題取得了進展,說,"這非常好。"
35分鍾的會晤發出了一個信號,即美國和中國不希望關系被公開的敵意所左右。
布林肯是自2018年以來第一個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美國高級官員,他向習提出了雙方爭議的問題,如台灣,北京聲稱這個中華民國實際控制的民主島嶼是自己的領土。
布林肯承認雙方在建立定期的軍方交流方面沒有取得進展,這是世界主要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所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但他預計未來幾周會有更多美國高級官員訪問中國。
他們大約30分鍾的會面,可以幫助推動近平和拜登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峰會。
拜登和習近平上一次會晤,是在11月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期間,雙方承諾進行更頻繁的交流,但此後雙方關系因各種麻煩而惡化。
"雙方也取得了進展,就一些具體問題達成了協議。這是非常好的,"習近平在一張擺放着粉紅色蓮花的長桌上對布林肯說。
根據國務院的聲明,布林肯告訴習先生,美國政府致力於負責任地處理與中國的關系,說:"這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他說,他在北京的會晤,包括與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和外交部長秦剛的會談,都是 "坦誠和建設性的"。
習近平沒有明確他指的是什麼進展,根據會談的中方宣傳稿件,他告訴布林肯中國 "希望看到一個健全和穩定的中美關系",並相信兩國 "可以克服各種困難",還敦促美國不要 "傷害中國的合法權益",這一般是指關於台灣等潛在衝突。
習近平也暗示了中國的不滿情緒,他說: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動應始終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我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國務卿先生,你將為穩定中美關系做出更多積極貢獻"。
習近平和拜登都受到其他世界領導人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緩和關系。美中之間的任何武裝衝突,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其他爭端上,都被認為會是災難性事件。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都是核大國,也是先進技術和其他關鍵行業的主導者。
分析人士說,但習近平的評論以及此次訪問的外交安排,似乎表明了取得進展的意願。
2022年資料圖
在兩天的會談中,外交官們沒有表示希望在修複關系方面取得突然或戲劇性的突破。他們試圖重建近幾個月來幾乎崩潰的官方和民間溝通渠道,以及加強在小問題上的談判,如兩國之間的簽證和商業航班。美國國務院官員說,兩國已經同意讓工作組和外交官很快就一系列問題進行會晤,包括增加記者、學者和學生進入對方國家的機會,雙方同意擴大兩國之間的直接商業航班。
上海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吳心伯說:"中國的信息傳遞是相當積極的,中國表明仍然希望與美國合作,以穩定和改善關系。我認為,雖然中國對中美關系不樂觀,但也沒有放棄希望。"
周一上午,布林肯先生與中國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舉行會談,在說到美中關系處於低谷的原因時,王堅持說根本原因是美國對中國的錯誤認識,強硬的將最近的緊張局勢歸咎於華盛頓。
中國官方報道說,王毅說,美國應該與北京合作,而不是 "炒作""中國威脅論",華盛頓必須取消對中國的制裁,停止壓制中國的技術發展。他指責美國在台灣等問題上 "魯莽地幹涉中國的內政",美國向台灣提供武器。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聲明,王毅在與布林肯會晤時說,"我們必須對人民、曆史和世界采取負責任的態度,並扭轉美中關系的下滑趨勢"。
美國國務院將布林肯與王的會晤描述為 "坦誠而富有成效",並說布林肯強調,這兩個大國必須負責任地管理競爭,並進行更好的溝通,以 "確保競爭不致陷入衝突"。兩位官員討論了他們的國家如何能夠在 "共同的跨國挑戰 "方面進行合作。美國官員說,這些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全球經濟不穩定和控制致命的阿片類藥物芬太尼的生產。
布林肯的行程本應該在2月份,因疑似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領空而被推遲。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惡化,可能對金融市場、貿易慣例以及路線和供應鏈產生全球性影響。
在布林肯的整個訪問過程中,北京一直在台灣問題上保持着強硬的語氣。根據中國的報道,王毅說 "中國沒有妥協或讓步的餘地"。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 "戰略模糊 "政策,即不確認是否會對北京攻擊台灣的行為作出軍事反應,而北京一直拒絕排除這種可能性。
去年,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拜登說,如果中國入侵,華盛頓將保衛台灣,盡管助手們後來說,他的評論並不反映出對長期以來 "一個中國 "政策的政策偏離。
美國官員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美國官員預計,布林肯的訪問將為未來幾個月的更多雙邊會談鋪平道路,包括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訪問。
共和黨政客試圖將拜登政府描繪成對中國態度軟弱,盡管拜登政府已經頒布了嚴厲的商業政策,如出口管制,試圖限制中國在戰略部門的發展,特別是先進的半導體,並加強與亞洲各國的軍事合作。
一些共和黨議員甚至批評布林肯的中國之行,認為這相當於向中國政府做出了讓步。預計明年拜登尋求連任時,美國政界人士在中國問題上的激烈言辭將愈演愈烈。
美國官員說,保持定期高層對話很重要,兩國政府能在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中迅速對話,特別是由於兩國的軍隊,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周圍的海洋和空中的接觸越來越多,越來越近。
中國拒絕了拜登政府建立所謂的護欄,以防止在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等有爭議地區局勢失控。分析人士說,一些中國官員認為,美國人認為中國軍隊不可預測,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並認為這種看法可能會導致美國官員重新考慮他們的軍隊在中國周邊海空的活動。
布林肯訪問目前可能會阻止兩國關系的惡化,但分析家們說,雙方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克服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
最近為國務院的中國政策提供咨詢的康奈爾大學政治學家傑西卡·陳·韋斯(Jessica Chen Weiss)說,希望北京的會談能促使兩國政府 "形成一個管理美中關系的原則性框架,以便將競爭限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並在美國和中國利益重迭的地方為協調努力創造更多空間"。
在布林肯先生訪問前的幾天和幾周,中國一再批評美國缺乏 "誠意",在呼籲溝通的同時繼續踐踏中國利益,堅持說為了恢複高級別會談,美國需要尊重北京的立場。
但是習近平決定與布林肯會面,似乎表明中國對緊張局勢的升級也感到巨大的壓力。
布什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保羅·海勒說:"盡管中國努力讓人覺得美方更渴望這次訪問,但中方也非常重視布林肯的訪問,以及為美中關系帶來更大的穩定性。"
由於中國經濟的惡化,中國政府在穩定中美關系方面的壓力可能越來越大。習近平可能也想穩定這種關系,特別是如果他希望外界把自己看成一個全球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如果他選擇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國家集團的領導人峰會,他和拜登可能於11月在舊金山進行一對一的會晤。
"中國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將兩國關系和中國內部更廣泛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美國。現在,中國領導人需要劃出政治空間,轉向更直接的溝通,"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瑞安·哈斯說,他曾是奧巴馬總統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國事務主管。
他說:"北京認為直接溝通以管理兩國關系中的壓力符合其利益,並為習主席在秋季與拜登總統會面建立一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