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當上周晚些時候中國爆發呼吸道疾病的報道開始出現時,一些國家迅速按下了恐慌按鈕。印度媒體頭條新聞驚呼,另一種神秘病毒在中國傳播,甚至傳出疾病已蔓延到印度。但根據中國向世衛組織(WHO)提供的信息,它僅是可引起呼吸系統輕度感染的細菌。彭博社分析文章認為,各國無需制造恐慌,而是應該着重於防範準備。
彭博社報道指出,所謂的“神秘病毒”,實際上並不神秘,且也不是病毒。相反,這種疾病被認為是冬季細菌的混合物,其中包括肺炎支原體,可引起呼吸系統輕度感染的細菌。
(來源:Bloomberg)
“盡管人們對中國的信息共享曆史持謹慎態度,但我們有理由放心。中國正在與世衛組織合作,在24小時內做出回應,提供醫生認為可能是什麼疾病以及爆發的可能原因的詳細信息。盡管社交媒體上擁擠的醫院里擠滿了生病的幼兒的圖像令人擔憂,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人出現嚴重不適的報道,”文章繼續強調。
新加坡傳染病醫生Leong Hoe Nam提到,兒童病例激增很可能是由於中國取消疫情期間限制的時間比世界其他地區晚。“北美2022年就經曆過這樣的事情,”他說,“中國的孩子們現在也正在經曆這樣的事情,他們不僅失去了對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也失去了對其他病毒的抵抗能力。”
另外,寒冷的天氣和多種並發感染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有些人可能最終會住院。
目前還沒有理由驚慌,但謹慎也很重要。報道說:“中國過去在透明地報告病毒爆發方面並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早期病例,還有今年早些時候,世衛組織指責它拒絕進行可能將新冠病毒起源與野生動物聯系起來的研究。負責監督世衛組織新發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項目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瑪麗亞·範·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3月份提到,缺乏數據披露是不可原諒的,並表示這讓人質疑其可信度。中國 否認了這一調查結果,稱其沒有隱藏或隱瞞任何數據。”
因此,人們對中國對此次疫情的說法表示懷疑也就不足為奇了。新冠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仍然伴隨着市場,當“中國爆發類似神秘肺炎的疫情”這樣的詞開始出現在新聞報道中時,人們集體倒吸一口涼氣。由於這涉及到兒童,因此變得更加敏感。
然而,按下大流行恐慌按鈕既沒有成效,也不實際。相反,彭博社分析文章認為,專注於從中國獲取更多數據,並致力於建立醫療保健系統應對潛在疫情的彈性,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一些周邊國家已經開始行動,新加坡等衛生部正在監測病例激增情況。衛生部發言人告訴我,根據現有信息,病因可能是已知的呼吸道病原體,並補充該國沒有跡象表明嚴重呼吸道疾病的數量有所增加,包括兒童群體。
西方也對此表示擔憂,英國當局指出,2022年也經曆了類似的趨勢,並敦促人們“對包括中國兒童在內的聚集性疾病報告增加的原因保持開放的態度”。
面對任何疫情爆發,加強監測是良好的第一步。但官員們還應該關注中國病例激增的額外負擔,包括抗生素耐藥性或抗菌素耐藥性(AMR)。《柳葉刀》(The Lancet)在11月2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強調了中國問題的嚴重性。僅在2019年收集數據的一年時間內,就發現超過600000例死亡與抗菌素耐藥性相關,其中145000例直接歸因於此。
“鑒於我們都經曆過的事情,對疫情重演的偏執是有道理的。但它不應該讓我們忽視其他嚴重的醫療困境,也不應該妨礙全球在解決方案上的合作,”分析文章最後稱。